陶艺大师刘泽棉
刘泽棉这一名字,在石湾,可谓家喻户晓、人人皆知。这位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不但是名人,也是个新闻人物。这十几年来,年年都有他创作、展览、获奖等等事迹见诸报端。就拿今年来说吧:5月,在香港举办《刘泽棉从艺五十年》展览;9月中旬,两件作品《老子》、《孔子》被澳门博物馆收藏;国庆前夕,与其他大师一起,上北京领取“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证书,并接受李鹏总理、邹家华副总理的亲切接见并合影留念。刘泽棉的贡献有口皆碑,在石湾陶艺史上有举足轻重地位。
刘泽棉祖籍广东顺德,1936年出生于一个石湾陶艺世家。1945年,一边读“卜卜斋”(私塾),一边在家学习陶艺。1952年,他雕塑的处女作《毛主席像》,被送到石湾镇工商联展出,得到30元(工人两月薪水)的奖励,并受到当时南海县委书记的接见。
处女作的成功,便正式开始了刘泽棉的陶艺创作之路。
五六十年代,刘泽棉创作了大量的陶艺作品,大多是传统的人物形象:罗汉、达摩、钟馗、皇帝、张飞、文成公主、文姬归汉等等,也创作了动物陶塑《大鸭》、《神仙鱼》等。六七十年代,由于受“文革”时期的影响,主要是创作工农兵形象的作品。如《杨子荣》、《红色娘子军》、《农妇》等。1963年到南海农村深入生活。此时正是金秋时节,农民丰收在望。他以一个老农为形象创作了人物陶塑《喜悦》。1994年6月6日,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来厂视察,看到该作品时连声称赞:“栩栩如生”。
到了改革开放时期,由于经过几十年的艰苦努力与不断探索。刘泽棉的陶塑技艺已达到炉火纯青的水平。形成“浑厚传神,技艺娴熟”的个人风格。《石上罗汉》、《东坡赏荔》、《引福归堂》、《八仙》等等都是获得各级奖励的代表作。
儿女们都长大了,多数都随父学艺。刘泽棉与兄弟、妻子、子女组成了“刘家军团”创作集体,遇到有大制作。就全体出动,通力合作。如《十八罗汉》、《水浒108将》、《九歌》等产生深远影响的组塑都是他们家族合作的结果。
一代大师刘泽棉是石湾人民的骄傲。他曾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省市劳动模范;1986年被广东省授予工艺美术家荣誉称号。1993年被评为第三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