犍为经济在前进

家乡区县: 四川省犍为县

犍为县工业基础薄弱,长期以来都是以农业为主导。1990年以来,全县经济结构得到了调整,主要比例关系日趋合理,农业的稳定增长与工业的迅速发展,初步形成了农业以种植业、畜牧业为主,工业以能源、建材、机械、轻工、医药为主的经济格局。以弄稳县,以工兴县,从以农业为主的经济格局逐步向工业为主的经济格局转化。
一、三大产业结构
2005年犍为县实现国内生产总值31.7亿元,比2000年增长88.1%。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由2000年的2961元上升到5630元,增加2669元。
在国内生产总值中,2005年第一、二、三产业分别实现93799万元、139546万元、75494万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29.6%、46.6%、23.8%,以第二产业所占比重为大,2005年第一、二、三产业分别比2000年下降了7.4个百分点、上升了10.6个百分点、下降了3.2个百分点。三大产业中二产发展较快,在国内生产总值中二产比重明显增强。
第三产业2005年实现总值75494万元。第三产业中,以交通运输邮政业、信息传输业、批发零售及住宿餐饮业等业的比重最大。2004年交通运输邮政业、信息传输业、批发零售及住宿餐饮业占第三产业的比重达到61.8%。
低层次的产业结构和科技人才结构,也反映出就业结构的低水平,在国内生产总值的三大产业中,第一产业的就业劳动力比重偏大,二、三产业就业人员比重较低。2004年,从事第二、三产业就业劳动力的比重均低于全国和全省。
二、城镇建设
犍为县县域城镇地处川西平原西南边缘。其中县城玉津、石溪、孝姑、新民和清溪等镇均依山畔河,分别座落在岷江河畔和岷江西面马边河畔的平坝区;罗城镇、芭沟镇位于矿产资源丰富的岷江以东的深丘区和岷江以西的低山区。全县城镇主要沿罗城-县城-清溪公路经济带和石溪-县城-孝姑-新民的岷江经济带成“X”型分布。县内12个建制镇,县城玉津镇则位于两条经济带交汇点上。
全县城镇以乐山中心城市为依托,县城玉津镇为核心,区域中心镇为骨架,乡集镇为基础,交通线为纽带,形成了较为完善,纵横交错、商品流通中心、交通运输中心、邮电通讯中心和科技、文化、教育、卫生、体育中心的功能作用。
全县城镇人口8.3万人,占全县常住人口的16.4%,城镇化水平低于全国和省、市水平。由于我县近5万农民务工人员,常年从业在城镇,大多不再依赖土地生存,考虑到这个因素,我县的城镇集聚人口到达13.3万人,占全县常住人口的26.2%。县城玉津镇城镇人口5.5万人,占全县城镇人口的66.3%,乡镇城镇人口2.8万人,占城镇总人口33.7%。
三、交通运输
犍为县交通运输由公路运输和内河航运两部分组成。县内一江三河,通航里程113公里。岷江横贯全境,境内流长60公里,常年通航,航运条件优于全市各区(市)。县内公路通车里程512公里。其中省道一条,境内长39.4公里,基本达到了乡乡通公路,初步形成了全县、乡、村三级公路网络体系,特别是2004年以来加快农村公路建设,使全县公路运输条件大为改观。内河航运,北抵乐山、南穿宜宾、过重庆、通武汉、达上海。

四、邮电通讯
近年来,犍为县邮电通讯有较快发展。2004年全县进入全国长途自动交换网。年末电话机58775部,市话普及率每百人10.4部。其中农村电话机22007部,占37.4%,农村电话普及率每百人4.6门。年末移动电话用户35289户,平均每百人拥有手机6.2部,已开通国际互联网3070户。邮电通讯已形成覆盖城乡的网络体系,通讯能力和服务水平不断提高。

我的能力秀主页:http://www.wm23.cn/1240920119
梧桐子主页:http://www.wutongzi.com/uc/67328747.html

村长,猪跑了(2014-12-04)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