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文坛,钱钟书和杨绛先生是让人羡慕的一对情侣。杨绛先生在百岁时,别人问及健康长寿和快乐的真谛,她坦言:“我没有‘登泰山而小天下’之感,只在自己的小天地里过平静的生活。”黄永玉在文章中透露一个细节,有一次他去拜访钱钟书先生一家,但见钱家四壁空空,只挂着一幅很普通的画,钱钟书杨绛夫妇和女儿,一人一个角落,在屋子里安静地读书。这种场景让黄永玉深受感动,从此他很少到钱先生家探访,生怕打扰了钱家“小天地里的平静生活。”
诸葛亮在《诫子书》说:“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后世人多捧为座右铭,然而,在今日中国急剧转型的时期,有多少人能做到这种境界呢?面对社会通行的浮躁之风,要真正淡泊名利,远离功名,选择一种静的活法,是很难的。混得一官半职的,一旦重权在手,就再也静不下来,搞政绩工程,脱离群众,高高在上,甚至贪污受贿,包养二奶三奶。做了老板富人的,一掷千金,花天酒地,开名车养小蜜,忘了感恩社会、回报国家。
成了名家明星的,追求超前享受,热衷社会应酬,陶醉于鲜花掌声之中,再也回不到当初奋力打拼、甘于孤寂的生活状态。有位画家长期养成午睡的习惯,平时除了作画就是喝茶,偶尔与朋友小聚,也很快作鸟兽散,不喜欢热闹太久。但有一天他再也睡不下了,原因是他的两幅画卖出了高价,激动得忘乎所以起来。他开始成了大忙人,频繁出入各种沙龙,各式饭局,想到银行卡上那不断增加的数字,夜夜兴奋得辗转难眠。以前那天堂般的日子,因为名利困扰,便一脚踏进了地狱。
现在有一些智者,选择逃离大都市生活,跑到小城市和乡村居住,为的就是远离闹市喧哗,避开社会的浮躁。这种人,在乎的不是有多少钱,当多大的官,有多大的名气,而是看淡名利,选择了一种宁静的生活方式。他们在自己的小天地里,粗茶淡饭,过着朴素简单的日子,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
表面看来是苦行僧般,其实内心充实,精神愉悦,幸福感强。着名作家张扬晚年选择离开都市,跑到浏阳大围山中隐居。“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不要以为陶老先生是阿Q精神,这是一种回归自然的脱俗的境界。当然,今非昔比,选择平静的生活,不一定非要隐居深山老林,大隐隐于市,关键在于能否掌控自己的活法。
今年十月下旬,我去武汉见挚友,黄昏时分,黄鹤楼附近,一银发老人在林荫道摆一张椅子,架起画架,专心致志画眼前的景色。他的爱人就在一旁,陪他说话儿。闲聊中得知他业余时间很喜欢画画,作品也从不参展,或者拿到报刊发表,纯是一种兴趣爱好。夕阳映照这对老夫妻知足常乐的神态,我有些感动。这位老人或许成不了名家,但他们选择的活法成就了一个幸福的小家。
我不由得想起另一对银发夫妻,丈夫每天睡前都要在老伴儿的额头留下温情的一吻,而老伴儿每晚也必须在这一吻之后才能安然入睡,几十年来就是这样。后来,丈夫走了,她失去了那温情的一吻,再也不能入睡,只能靠回忆那些临睡前的温馨时刻度过余生。
很多人说婚姻是爱情的坟墓,因为婚后的日子大多琐碎、平淡,夫妻之间难免有些磕磕绊绊,恋爱时的花前月下、激情万丈成为过往。然而,这并不代表婚姻生活就是一潭死水,再也激不起绚丽多彩的浪花。一轮温馨的夕阳,一个习惯的夜吻,一回深深的拥抱,一件简单的礼物,一首深情的情诗,一次愉快的旅行,都是婚姻中的浪漫和诗意。
我的能力秀主页:http://www.wm23.cn/mystar
梧桐子主页 :http://www.wutongzi.com/uc/14038650.html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