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中钧(1914—1977)增城县福和镇郑新村人。幼年随父亲郑国杨在家乡读小学。稍长往香港寄居伯父郑国生(郑景贵孙)家,在圣约瑟英文中学毕业后,入学预科深造。20岁时,因应伯父要求协理企业业务而停学,任广海记(物业公司)司库。他处事谨慎,所经管的物业财务清楚明确,故深得伯父器重。稍后,被任命为总经理。他乐于助人,旅港及南洋的乡亲有急需求于他时,必设法助其解窘。1938年与东莞籍黄月芳女士结婚。
中钧热心社会公益事业及旅港增城同胞的福利事业,曾连任香港北角街坊福利会理事长20年,任内建成一幢六层楼会址。街坊凡举办公益事业,他出钱出力最多。60年代迁新居而离北角,仍被推选为香港各区街坊联合总会副主席、南华体育会永远名誉董事。50年代曾任香港儿童安置所三届主席、两届会长。该所负责收养社会儿童,育其品德,教其技能,使长成有用于社会。他因此而多次获得香港英政府颁发的荣誉奖章和奖状。
1949年春,中钧与刘学裴、黄恩、湛沛堂、陈宝翰、吴礼善、刘振凯合力发起组建旅游增城同乡会。1952年,任同乡会筹购会所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捐款3000港元。1949~1972年间,同乡会,同乡会曾17次换届,中钧以热心会务、积极捐资而深得乡亲信赖,长期担任理事会成员,并先后任三届理事长/1972年至1975年,任同乡会有限公司副会长,后因德高望重,被推举为永远名誉会长。 1963年秋,同乡会创为政府津贴学校于荃湾大窝口新区,为旅港增城籍子弟提供学习场所,中钧被任为校董会主席。学校扩展至18个教学班,有学生1500余人。中钧于1977年病逝,终年64岁。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