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下九商业步行街

家乡区县: 广州市越秀区

上下九步行街是中国广州市荔湾区西关的上九路、下九路、第十甫路步行街的合称。在1995年9月30日正式成为商业步行街。其实际涵盖范围包括上九路、下九路、第十甫路、宝华路、康王路等路段。上下九步行街为著名的“西关商廊”,也是旧城区最繁华的地段之一。步行街周边亦衍生出多个与之相关的专业集市,时过百年,至今亦可寻到一些历史痕迹,现已发展成为该区一个重要商业网络。

闻名遐迩的上下九商业街位于老城区西关,东起上下九路,西至第十甫西,横贯宝华路、文昌路,全长1200多米,全路段店铺林立、共有商店300多家,日客流量达60万次。荟萃了岭南文化中的岭南建筑文化、岭南饮食文化和岭南民俗风情。

早在6世纪20年代,这一带已成商业聚集区,印度高僧达摩在此登岸传教,因而得名"西来初地"。明清时期,随着接待外国使者和商贾的怀远驿(在今下九路南侧)的设置、大观河的开通,以及十三行成为广州对外贸易重要口岸,商贸日益兴旺,一时间各国、各地的商贾云集,成为广州最大的商贸集散地。后来十三行被火焚毁,商业逐步迁入上、下九路,至清朝末期该地为最繁荣,是广州与全国及海内外进行贸易往来的一个重要窗口。

与此同时,随着上、下九路的商业气氛日益增旺,其周边亦衍生出多个与之相关的专业集市,时过百年,至今亦可寻到一些历史痕迹,现已发展成为该区一个重要商业网络。东有光复中路纸类批发市场、缝纫机专业市场;光复南路布料市场;杨巷路布匹市场;德星路服装配料市场;南有蜚声中外的十三行路"故衣街"服装市场、十八甫路布匹市场,全国闻名的黄沙农副产品市场,清平中药材市场;西有第十甫路(现为步行街路段)的百年老店--陶陶居,莲香楼以及众多大小食肆;北有长寿路理发用品专业市场、打金行业、金银珠宝业;历史悠久的西来正街玉器墟、酸枝家具街;源胜街"古玩街"等,构织成纵横近2.5平方公里的庞大商业网络,网罗了各类型的商品,适应了不同类型的货商和市民的需求。

北京路、天河城相比,上下九最大的商业特色是骑楼、雕塑、老字号,构成了上下九的民俗风情。

从第十甫到上九路,连绵千米的骑楼就在眼前展开,这些目前广州规模最大、仍在维持着商业繁华功能的建筑群,始建于清代,是南欧建筑特色与西关传统建筑风格结合的产物,装饰上还融入了北方满洲式装饰。

步行街接近荔湾广场一带,一组组表现西关传统生活的雕塑多了起来,它们永远是游客镜头里的最爱,而这代表广州传统文化的雕塑亦能唤醒市民的传统广州情结。这些表现西关风情的雕塑作品在2002年由万兆泉创作,“凉茶档”、“人桥”、“老车夫”、“门前倩影”,均栩栩如生。透过这些雕塑,二三十年代广州人的生活情景浮现眼前,西关情愫洋溢心间。

当你正徜徉于上下九时,一个头戴尖头竹扁帽、两颊涂红胭脂、身上背着“五彩大公鸡”的人物出现,他用唢呐模仿公鸡叫着“卖榄、卖榄”,那是卖鸡公榄的工作人员,是荔枝湾文化交流协会为了保存鸡公榄文化,专门请人扮演的。他的出现犹如时光倒流,让我们追忆三四十年代的西关民俗风情。“有辣有唔辣 一蚊一包好滋味”,去过上下九的人回来谈起鸡公榄,都会记得这一句。

虽然,大多数人到上下九是冲着她的商业氛围而来,但有些人的兴趣却不在此,往路旁众多的小巷中一拐,又是另一番幽静的天地,那里有更深的文化内涵。

几乎每一条街、每一条巷都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及深厚的历史。下九路的“文澜阁”,印证着昔日十三行富商组建的“文澜书院”的历史;湛露直街,是清同治年间的状元梁耀枢曾住过的地方。陶陶居历史上是粤剧艺人的聚所,曾以“西关古坛”、霜华小苑书画展驰名,这里群众的自娱自乐粤曲演唱“私伙局”,也颇有名气。十甫书店的荔湾雅苑书画展销厅、上演粤剧的平安戏院,更是这条步行街上的文化绿洲。

TOWER(2014-12-04)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