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家坝巴人遗址”位于四川省宣汉县普光镇进化村,地处渠江的支流后河与中河会合处的一级台地上,后河与中河会合后南流,到今宣汉县城附近又与前河会合后西流,是为渠江的东源--州河,流过今达州。
前、中、后河均发源于川东北与陕、鄂交界的大巴山南麓。渠江的西源南江是正源,发源于东接大巴山的米仓山南麓,在巴中县接纳恩阳河后称巴河,南流至渠县三汇镇接纳州河后始称渠江,再沿华莹山西麓流至合川汇入嘉陵江。
罗家坝巴人遗址距宣汉县城35公里,该遗址曾为东乡县县城,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灭商,“以其宗姬封于巴”(《华阳国志》),宣汉县地即属巴国领域。该遗址所在地为古代东乡废县治地。从西魏恭帝二年至元二十年(公元555年-1283年),建县长达728年。废县治地,古籍明载位于益迂(今中河)下蒲(今后河)两水间,也就是今天的普光镇对岸。初为罗家坝,唐代德八年(625年),移治于东一里,安养故城,即张家坝,宋初复还罗家坝旧治。明:《羲州府志》记载为:东乡八景之一,其名曰:花港流杯。该遗址在后河,中河交界处。三面环水,背靠浅丘山地。
罗家坝巴人遗址,地下保存着有新石器时代晚期的遗存和东周时期的墓地遗存。遗址堆积甚厚,约在2~ 3米间,年代跨度较大。遗址早期地层为新石器时代晚期,陶片中有夹砂褐陶的花边口沿、折沿罐口、喇叭口罐沿、尖底器等,是川东北地区同期常见的出土物。发掘者认为:与川北通江擂鼓寨、巴中月亮岩;峡江忠县哨棚咀一期、奉节老关庙下层;陕南李家村文化等有相当密切的关系,这是可信的。罗家坝巴人遗址面积约50万平方米,这次只发掘了西南部临河的边缘面积400平方米,也许聚落遗存还在北面中部,该遗址考古工作被评为“1999年四川省十大文物工作成果”。2001年6月被国务院列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