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代,固始文风昌盛,进士累计过百,举人难以计数,故有“固始文风甲中州”之说。在明清时期众多的固始籍文化名人中,吴其濬独树一帜、对后世影响最大。
吴其濬(1789~1847,因其一堂兄名“吴其浚”,故“濬”不能简写为“浚”),字季深,一字瀹(yuè)斋,号吉兰,别号雩(yú)娄农,固始县城关人,生于官宦之家、书香门第,其祖父、父、兄皆为进士,父吴烜官至礼部右侍郎。吴其濬自幼聪颖过人,博览群书,清嘉庆十五年(公元1810年)中举人,嘉庆二十二年(公元1817年)中进士,殿试一甲一名(俗称“状元”,为清代河南省唯一的“状元”),授翰林院修撰。此后,历任广东乡试正考官、实录馆纂修官、国史馆协修、南书房行走、提督湖北学政、通政使司副使、礼部侍郎、浙江乡试正考官、兵部左侍郎、提督江西学政、户部右侍郎、户部左侍郎、湖广总督、湖南巡抚、浙江巡抚、云南巡抚、云贵总督、福建巡抚、山西巡抚兼提督盐政等职,人称“宦迹半天下”。后病归故里,于道光二十六年十二月十一日(公元1847年1月27日)病逝,葬于固始县城西南(现汪棚镇大皮村境内)。
吴其濬自幼喜爱植物知识,为官以后仍不忘研究,每到一处广采植物标本,向当地农民请教。在任实录馆纂修官时,因父、母、伯父相继病逝,在家守孝8年,潜心研究植物。在城东建植物园“东墅”(今沙河铺乡花园村),实地观察植物生长情况,考订其药性功能。后来每到一地随时留意草木,著成《植物名实图考》和《植物名实图考长编》等巨著。《植物名实图考》38卷,共收入植物1714种,分为谷类、蔬类、山草、隰草、石草、水草、蔓草、芳草、毒草、群芳、果类、木类,详述它们的形色、性味、产地、功用等,着重阐述植物的药用价值,附有精确的插图,名称实物统一。补李时珍之不足,纠《本草纲目》之疏误,提出很多独到的见解,所记植物涉及19个省、区,具有很高的科学价值。此书曾被翻译传至日本等国,学者奉为至宝,影响极大。现我国高中《生物》教材称吴其濬为“清代杰出植物学家”,称《植物名实图考》为“我国19世纪重要的植物学著作”。
吴其濬任云南巡抚、云贵总督期间,倡导采矿和冶炼生产,注重调查研究,编写绘辑了《云南矿厂工器图略》和《滇南矿厂舆程图略》两部专著,作为当时云南采矿和冶炼业的科技史料,至今仍受业内专家重视。法国曾将这两部书汇总翻译出版,定名为《中国云南矿产志》。
吴其濬的其它著作有:诗集《念余阁诗钞》,水利方面的《治淮上游论》,旅游方面的《滇行纪程集》,政治方面的《军政辑要录》、《奏议存汇》等。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