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民俗(4)——嫁娶篇

家乡区县: 广州市南沙区

  “嫁女饼唔悭(省)得”,在广州传统习俗中,亲朋好友若没有食过你家送来的嫁女饼,潜意识中不认为你女儿已经嫁出去了。农历狗年双春兼闰月,婚宴喜事特别多,老字号酒楼的传统“嫁女饼”频频热销;不过记者也发现不少广州新人玩起了新意思,用时尚西饼或者饼券来替代传统的嫁女
饼。
  派送嫁女饼很有讲究。老西关陈姨介绍,在以前,嫁女饼一般都是男方在过礼时一担担地送去女家,以前只以“担”来计算饼的数量,1担=100斤,而1斤又分为四头或八头。四头表示1斤4个饼(大饼),八头表示1斤8个饼(细饼),从来不会说多少个饼,而会用几担、几斤和几头的说法。在派饼的时候,一定要双数,喻意好事成双,俗称“双扁”。辈分较亲的要斤半(两斤)或以上,较疏的亲友则没有上限,可派4个至6个。她说,以前的西关小姐婚嫁时,非得要订购莲香楼的“嫁女饼”,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显得体面。现在广州新人买嫁女饼虽不会非莲香楼不买,但绝大多数仍会去老字号酒楼购买。

  现在嫁女饼已成为广州人婚宴的一个意头,数量与以前相比明显减少。莲香楼一楼门市的老营业员王叔表示,这一两年来莲香楼买饼多属老广州或四乡人,一次婚宴购买五六百个嫁女饼比较常见。他说,还有些来粤工作多年的新广州人也学着广州传统,在婚嫁前买一二百个派给亲友。

  不过王叔坦言,由于传统嫁女饼看上去不够档次,而且也不适合现代人口味及健康要求;而蛋糕西饼因为卖相讨好、味道可口而成为西式“嫁女饼”的首选,订购地点一般都是在星级酒店或者比较高档的西饼屋,“不过价格就贵得多了”。

  嫁女饼又叫“绫酥”喻意荣华

  在广州,嫁女饼也称之为绫酥。这种“绫酥”的叫法与衣饰典故有关。昔日豪门嫁娶以礼饼的丰厚显示体面和气派,绫罗绸缎乃贵族之四款华贵衣料,其中“绫”最名贵。故此,礼饼就以“绫酥”为首选,喻意荣华。绫酥(价钱在1~4元不等)有黄、白、红、橙四色之分:黄绫以豆蓉做馅,喻意贵族和皇气;白绫以爽糖或五仁做馅,代表了女方的贞洁;红绫最讲究也最贵,以莲蓉做馅,也有用冬蓉的,喻意喜庆的气氛;橙绫则有豆沙或椰丝做馅,喻意小两口今后生活金灿灿。有些绫酥中还可加入蛋黄,彰显高贵。很多时,就是把四种绫织成一个礼盒里,组成“四喜”。因此,正宗的广州人,尤其是家里有老人家的,都会按传统办事,务求大吉大利。

  现在已有不少广州新人采用送西饼的方法,“店员还推荐有适宜糖尿病人吃的无糖西饼等新品种”。

kittenlee(2014-12-06)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