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石小路,古老墙壁,见证了她所经历的历史沧桑。曾经的辉煌已不再,却掩饰不了她与生俱来的古韵气息。她就是位于大悟县北七公里的公路边的双桥古镇,一条发源于大别山的澴水从她东边流过。早在南北朝时期,大悟双桥镇就已经形成村落。由于在村落的南、北两端澴水之上各建了一个单孔石桥,以供澴河两岸通行,故此地命名为双桥。
双桥古镇形态较为紧凑,西侧北依界山,东侧面向环水。历史镇区从南北朝时期北端石桥附近起始建设,沿界山下古驿道与环水之间南北方向主街逐步向南端石桥发展。古镇建筑独特,既有天井式建筑,又有合院式建筑,在街道两旁多为三进或五天井。 房屋外墙以青砖和石条、石柱维护,内部梁柱高大,以木板相隔。高高的马头墙和屋檐上,精心绘就松竹梅菊和龙凤虎鹿等动物。古镇的中心,还有一幢建于清未光绪年间,带有巴罗克风格的基督教堂,当地人把它叫做“洋房子”。在街西的85号房前,走廊上的青石条长达两丈,当地人称为“三门石”,意思是一根石条,是昔日双桥古镇繁华的写照。
小镇南北各有一座石拱桥,桥面较宽阔,可以并行两辆马车。拱桥和桥上的栏杆,全部是用花岗岩雕凿而成。至今,石上雕刻的龙凤、牡丹花纹和绳形条纹清晰可辨。桥面与街道基本在同一高度,通过石桥不需要上坡下坡,来往方便。唯有桥面上的石条上,留下了很深的辙印。
双桥古镇街道,由青色的石板铺成。主街长约350米,宽约5米, 三条巷道长约35米,宽2-3米。由主街向河滩延伸出三条宅间巷道,形成“E”字形骨架。街道两边多为店宅街屋,街道石条上,留下了很深却十分光滑的辙印,可以想象当年独轮车“吱呦吱呦”碾过街面的繁忙景象。从南向北游走,残败城门尚存,石门坎和石板路上,车辙凹凸,光滑锃亮。百家老店清一色的两层楼阁,古门古窗、石柱石墩,雕梁画栋,简瓦青墙,条石院落,几进几重老屋相连,不时可见久远的老字号招牌。
上世纪七十年代,在双桥镇北修建横跨澴河的大桥时,将镇北的石拱桥全部拆除。如今人们经过双桥所见的公路桥,全部是钢筋水泥结构,并不是当年 “双桥” 地名中的桥梁。今仅存南桥,单拱,呈新月之形。北桥已拆除,取而代之的是一座钢筋水泥结构双曲拱桥。昔日辉煌早已远去,双桥古镇之韵味只等后人慢慢去品味!
(欢迎访问我的个人主页,微博:行走在云淡风轻,新浪博客:Sweethui,梧桐子之家乡情个人主页,梧桐子之看家乡专题页面,名镇品游了解更多详情)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