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江西省永新县几位文物工作者顶着炎炎烈日,背着包裹,手提水壶,奔走在曲白乡院下村,认真考察清代一座联拱双孔古石桥。这是该县近年来大力挖掘、整理、开发“村落文化”,使之串珠成链的一个生动场景。
永新是一个具有 1800 多年历史的古县,在这块古老的土地上,各类村落文化遗址、遗存丰富多彩。唐代商业古街――钱市街,是当时湘赣两省三县商贾云集的商业中心;千年古村――埠前镇三门村,是北宋两朝名相刘沆的故里,保存了一批古祠堂、古民宅等古迹;文竹镇星联村,建有明朝崇祯皇帝御赐的牌坊,以纪念村里一位乐做善事的粮商。此外,在民间还传颂着三相读书台的故事和中国第一位女音乐家――“永新娘子”许和子的故事,流传着古印度阿育王的传说,绽放着盾牌舞、罗汉灯、永新小鼓等民俗文化奇葩。
村落文化是民间传统文化中一个极其重要的部分,是宝贵的历史遗产。但是由于村落文化散布民间,年代已久,很多随着时代的变迁,存在濒临灭绝的危险。为了更好地保护这一特殊的历史文化遗产,去年以来,该县累计投入 250 多万元,加紧挖掘包装一批濒危的村落文化。从宣传、文化、史志、档案等部门抽调 80 余人,组成 15 个村落文化普查抢救小组,深入全县各乡镇开展走村入户普查,根据摸底排查出来的线索,进行系统的梳理、归类;动员广大中小学生参与村落文化普查宣传,开展“听爷爷、奶奶讲过去的故事”征文活动。在此基础上,各普查抢救小组对各村镇的古树名木、祠堂民宅、木刻石刻、生产器具、河塘堤坝等,通过现场采样、撰写文献、访问民间艺人、摄影摄像等多种形式,最大限度地保护村落文化遗迹、遗存。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