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历史上,从公元222——589年的吴、东晋、宋、齐、梁、陈共有六个朝代,简称“六朝”。六朝陵墓保存不多,从有关资料记载来看,帝后王侯陵墓共72处。其中皇帝陵寝(包括齐前废帝、齐后废帝,他们也是按皇陵制而葬)共16处。分布情况如下:丹阳12处,江宁3处,南京2处。其中丹阳陵墓均为皇陵,其中齐梁有12个帝陵。陵前南朝石刻共有11处26件,1988年1月13日,由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署名没有,落款为“新华社”的记者朋友,我们丹阳境内不光有皇业寺遗迹、11处南朝石刻。而且集中了齐、梁两代帝王的帝陵,你写的11处南朝石刻是10个帝陵前的附属物及陵区入口标志石刻。你只写“有11处南朝石刻”是什么意思?有机会请你来丹阳实地看几个上世纪60年代南博已发掘的帝陵,如何?免得孤陋寡闻。要知道,报道文章断章取义,就已失去了记者最起码的新闻道德!
丹阳皇陵一览表
证实者
帝 号
姓 名
在位时间
陵名
埋葬地址(证实)
陪葬情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吴武烈帝
宋孝武帝
宋前废帝
宋后废帝
齐 宣 帝
齐 高 帝
齐 武 帝
齐前废帝
齐废后帝
齐 景 帝
齐 明 帝
齐东昏侯废帝
齐 和 帝
梁 文 帝
梁 武 帝
梁简文帝
孙 坚
刘 骏
刘子业
刘 昱
萧承之
萧道成
萧 赜
萧昭业
萧昭文
萧道生
萧 鸾
萧宝卷
萧宝融
萧顺之
萧 衍
萧 纲
(追封)
454—464年
465—?年
473—477年
479年追尊
480—482年
483—493年
494年
494年
494年追尊
495—498年
499—501年
502—?年
(追尊)
503—548年
550—551年
吴 陵
景宁陵
永安陵
泰安陵
景安陵
修安陵
兴安陵
恭安陵
建 陵
修 陵
庄 陵
江苏丹阳
丹 阳
丹 阳
丹 阳
丹阳胡桥狮子湾
丹阳胡桥狮子湾
丹阳建山田家村南
丹阳经山北
丹阳经山北
丹阳胡桥仙塘湾
丹阳荆林乡三村巷北
丹 阳
丹阳建山金王陈村
丹阳荆林三城巷北
丹阳荆林三城巷北
丹阳荆林三城巷北
吴皇后
文穆王皇后
崇献何皇后
高昭刘皇后
江 皇 后
明敬刘皇后
简文王皇后
注:参见罗哲文、罗扬著《中国历代帝王陵寝》
另还有丹阳胡桥吴家村南齐佚名陵
丹阳荆林三城巷北一处由南向北,就有齐明帝萧鸾的兴安陵、梁文帝萧顺之的建陵、梁武帝萧衍的修陵、梁简文帝萧纲的庄陵四座帝陵。庄陵北有勅赐皇业寺,为梁武帝谒陵祭祖沐浴吃斋颂经的梁代皇家寺院。皇业寺北500多米,即为“齐梁帝里”东城里。(今称东城村)
中华民族有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史,也有其独特的民俗文化代代相传,这就是叶落归根。
历代帝王十分重视寝陵风水。齐、梁都城在建康(今南京市),至今都是虎踞龙蟠的风水宝地。三国吴大帝、明朱元璋、民国孙中山先生都安葬在此地。南京周围的江宁有南唐后主李煜的帝陵;句容也是风水宝地。齐梁两朝帝王为什么不安葬在建康,而捨近求远甚至耗用大量人力财物,从丹阳市陵口开萧梁河运送灵柩和陵前石刻件,安葬在东城里、皇业寺附近。我们认为:唯一的解释,丹阳自古有王气,是一方风水宝地,又是萧氏帝王的祖宅地及祖坟所在,帝王叶落归根,还葬故里,人之常情,地之习俗也。
常州的朋友们认为,“孟河境内有两处被称为‘皇坟’的地方,一处可能是齐高帝的泰安陵?”现在还立了一个“南朝泰安陵遗址”的石碑。不知复旦大学的葛剑雄先生可曾去看过?!有国家认可的泰安陵在,还造假皇陵,一个开国皇帝,死后不“聚族而葬”,而一个人做孤魂野鬼守在万绥,可能吗?这和大学里的论文造假有何区别?作为全国政协常委的葛先生有何高见?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