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架烟花

家乡区县: 广西合浦县

  在廉州老一辈的原住居民中,流传着这样一句歇后语:“老乌二的烟火,一截到一截。”这句歇后语说的就是廉州大型组合塔架烟花。

据《合浦县志》记载:上元夕城内之关帝庙、万灵寺有放火焰之举。其制法为用绸制人物串演戏剧场面数种,次第燃放,火起炮响,人物受火焰推动,变换场面……观者拥挤。”上元夕即是正月十五的晚上。由此可见,合浦县城古时正月十五闹元宵,除了花灯之外,还有一个重头戏,那就是“放焰火之举”。这种焰火就是廉州一绝的塔架烟花。廉州塔架烟花早在明代就有记载,其中最著名、工艺传承时间最长的就是唐氏塔架烟花。

塔架烟花是传统大型的烟花组合。塔架烟火综合了建筑造型,扎架工艺、雕刻美术、布艺泥塑、化工火烟等多门工艺技巧。因此燃放起来尽显鬼斧神工,蔚为壮观。

塔架烟花的制作,内架全用竹篾扎成,需要很高的扎架技巧,因为每一支的塔架内,都设计有不同节目内容和人物造型,这些人物造型全是靠引线设置的机关牵引着,点燃引线后,随着引线的燃烧,架内的场景和人物就会依次脱落展现,稍有疏忽,就会造成光放烟花不见情景的现象。塔架内每一层还安放有蜡烛,随着场景的转换,蜡烛起到照明的作用。

塔架烟花的高度约三米,宽约两米,如有特殊要求也可根据需要订制,节目内容和人物造型也视需要而定。传统的塔架烟花一般是以《三国演义》、《水浒》、西游记》中的情节为题材和人物造型,也有来自民间传说的。一套塔架烟花可连续燃放一至两个小时,一边观赏灿烂的烟花,一边观看各种各样的场景和栩栩如生的人像造型,确是一件赏心悦目的乐事。

解放后,塔架烟花得到了改良,节目内容也有了更新,制作工艺也有了改进,如绸制的人物造型也逐步采用泥塑的去代替,题材方面也与时俱进,加进了斗地主分田地的土改场景和抗美援朝的英雄故事等。廉州城内最后一次燃放人物造型的塔架烟花,是在国庆十五周年庆祝晚会上,节目内容是活捉美蒋空降特务、欢庆国庆,地点是在合浦人工湖边(今还珠广场)。那五、六米高座烟花塔,燃放之间,在烟花喷射中,一串串活捉美蒋空降特务,劳动群众欢度国庆的人物造型和场景,不断地脱落变换,引来了观众的惊叹声和欢呼声、鼓掌声,至今仍历历在目。

唐氏塔架烟花直至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还曾应邀出国展演,至今还有制作工艺传人,但由于种种原因,市场上已找不到无塔架烟花的身影了。

马静(2014-12-05)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