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城,男,原籍上海,1956年九月生于北京,1969年随父下放山东东北农场,1974年回北京。 做过搬运工、 锯木工、借调编辑等。 “文革”期间开始诗歌写作,1973年开始学画,并进入社会性作品写作阶段,1974年起于《北京文艺》、《山东文艺》、《少年文艺》等报刊零星发表作品。1977年起重新进入纯净写作,在《蒲公英》小报发表诗作后在诗歌界引起强烈反响和巨大争论,并成朦胧诗派的主要代表。1980年初所在单位解体,失去工作,从此过漂游生活。1985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1987年应邀出访欧美进行文化交流、讲学活动。1988年赴新西兰,讲授中国古典文学,被聘为奥克兰大学亚语系研究员。后辞职隐居激流岛。1992年获德国DAAD创作年金,在德国写作。1993年10月8日于新西兰所居岛涉嫌重伤其妻谢烨后自杀,谢烨于其死后数小时不治。此后流言盛起,至今绵延不衰。留下大量诗、文、书法、绘画等作品1992年获德国DAAD创作年金。1993年获伯尔创作基金,并在德写作。 1993年3月曾回国探亲。惨案发生时,值其夫妇从德返新西兰不久。著作主要有《黑眼睛》(1986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英儿》(1994年元月北京华艺出版社出版,与谢桦合著)、《灵台独语》(1994年3月敦煌文艺出版社出版,老木、阿杨编)、《顾城诗集》、《顾城童话寓言诗选》、《城》等,部分作品被译为英、德、法等多国文字。另有文集《生命停止的地方,灵魂在前进》,组诗《城》、鬼进城》、 从自我到自然》、《没有目的的我》。小说《英儿》为诗人于弃世前与其妻雷米(谢烨)合著。
顾城是朦胧诗派的主要作者,著有诗集《白昼的月亮》、《舒婷、顾城抒情诗选》、《北方的孤独者之歌》、《铁铃》、《黑眼睛》、《北岛、顾城诗选》、《顾城诗集》、《顾城童话寓言诗选》、《顾城新诗自选集》。逝世后由父亲顾工编辑出版《顾城诗全编》。
顾城生于一个诗人之家。
文革期间,曾随父亲下放至山东的农场,在那里度过了他的少年时期。据说,他5 岁开始写诗,14岁便写出了被认为是“朦胧诗”代表作之一的“生命幻想曲”。1977年,21岁的顾城正式发表诗作,后与江河、北岛、舒婷、杨炼合称为五大朦胧诗人。虽然,时至今日,关于“朦胧诗”的提法及其在当代诗坛中的地位,已有越来越多不同的看法,但顾城在“朦胧诗派”中确实是一个比较出色的诗人。不过,有的评论认为:“顾城的好诗不少,但一般化的作品更多,可见顾城的创作,还只停留在一个尝试、摸索、寻求突破的阶段。”
顾城的诗,以童以稚趣见称,故他有“童话诗人”之称。他的作品有《顾城寓言童话逊、《黑眼睛》、《雷米》、《城》、《水眼》、《顾城诗集》等,作品曾被译为多国文字。
谢烨与顾城1979年在火车上偶然相识,之后相恋四年(其间四次绝交过,但顾城猛“追”)1983年结婚,1987年一同离国。据所有回忆顾城夫妇的文字称,谢烨不仅有诗情,而且善良美丽、豁达宽容、能吃苦耐劳。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