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图洛书

家乡区县: 洛阳市洛宁县

相关推导
编辑

用纯数学的方法来推导或证明河图洛书的形成过程。
中国文字的起源告诉我们,汉字属象形文字,书画同源,中国原始古人擅长以画图方式来表达对事物的认识。现在,不妨用原始的、简单的作图方法来寻找1~10这10个自然数之间的数理关系。
1、 按对称分布方法作图,采用穷举法,以数5为母体居中,数1、2、3、4均匀分布在四周的组合图式有以下3种:
1 1 1
| | |
2—5—4 3—5—4 3—5—2
| | |
3 2 4
A—1 A—2 A—3
如图所示,这些图式可以看作是表示了1~5这5个自然数之间的相互关系。
2、 当以上图式中的各数,加上5时,就表示了6~10这5个自然数之间的相互关系,其图式为:
3、 把上述对应图式两两重叠,就表示了1~10这10个自然数之间的相互关系,其图式为:
整理C系列图式:
①C—1图式
纵向 6 8≠1 3
横向 2 4≠7 9
即其纵向或横向的奇数之和不等于偶数之和。
这个图式体现不出数字之间的运算规律性,故舍去。
②C—2图式
纵向 6 2=7 1
横向 8 4=9 3
即其纵向或横向的奇数之和等于偶数之和,故保留。
7/2
|
由C—2图式Þ 8/3—10/5—9/4
|
6/1
此图式即为河图。
③C—3图式
纵向 6 4=1 9
横向 8 2=7 3
即其纵向或横向的奇数之和等于偶数之和,且这两个方向的奇数或偶数之和也相等,均为10。所以这个图式还可以进一步演化。
1 6 83 1 6
由C-3图式Þ 8 10 / 5 7 Þ
10 / 5 7
3 2
4 9 4 9 2
舍去10Þ 8 1 6 Þ 4 9 2
3 5 7 3 5 7
4 9 2 8 1 6
最后一个图式即为洛书或九宫图。
由此可见,河图洛书同出一源,是数学逻辑推理的结果,洛书较之河图表达的数理关系更为丰富、高级一些。河图洛书以图示方式表示出最基本的自然数之间的“和差关系”,本质上表现为数学思想。
11起源原因
编辑

数学是人类走向文明的向导,人们离不开数学,否则,就不能正确分析和把握客观事物,就不能正确认识客观世界。在三百万年前的中国原始社会,结绳记事昭示了人类数学文明的启蒙。在人类最初经历的原始社会,尽管生产力水平低下,但也存在着比较简单的社会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等社会生产活动过程。这些活动离不开数,可以想象,原始人要用数来清点劳动人数和计算劳动工具,要用数来记录农牧和渔猎的劳动成果,要用数来分配劳动产品,还要用数来交换剩余劳动产品,如此等等。否则原始社会的生产活动就不能顺利进行,生产力就不能向前发展。人类最初对数的认识就是在这种原始社会生产实践活动中产生并逐渐发展起来的。随着原始人对数的知识的不断增加,必然会总结出最早的、最初级的数学规律。
不妨把河图洛书假设为与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相应的数学规律,这个结论能够成立的主要理由是:1、河图洛书反映了加减法运算法则,表达了和差数理关系,是数学史上最初级的数学规律;2、河图洛书中各数的表示方法与结绳记数方法相符合;3、河图洛书是对数及数理关系的如实形象描绘,属象形文化范畴。所以,河图洛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文字的起源阶段,它产生于中国文字形成之前的原始社会。
河图洛书,特别是洛书很可能作为一种计算工具或计算原理在原始社会生产活动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这种作用在明堂建筑中或多或少可以看出。从表面上看,洛书出现在古代礼仪兼祭祀的场所。洛书运用于明堂建筑便是证明。其实,在其它古代礼仪兼祭祀的场所,也发现了洛书的踪迹。例如,西安半坡新石器晚期彩陶鱼纹具有分别表示从一至九条鱼的数的神秘意蕴,这种鱼纹彩陶是祭器,设于祭场,其数据排列也是南九北一,东三西七,东南四西北六,西南二东北八,中央五、与洛书相同。(参见赵国华《八卦符号与半坡鱼纹》)从本质上看,古代礼仪兼祭祀的场所是举行重大活动的地方,而最重大的活动莫过于分配劳动产品。在原始社会氏族公社制度下,当人们经过一定时期的劳动,需要分配劳动果实,共享丰收喜悦之时,大家集中起来,举行盛大庆典活动。他们要祭祀,告慰先祖,感恩上苍;他们要采取一定方法,正确盘点和合理分配劳动产品,在这个过程中,原始人利用洛书进行计算,洛书起着计算工具或计算原理的作用,从而,大大方便了对劳动产品盘点和分配工作。也许,正因为洛书的存在直接关系到每个人的切身利益,所以洛书便成为原始古人崇拜的吉祥物。由于洛书与龟背的自然生成的形状具有同构性,因而,洛书可以烙刻在龟背上,于是也就有了洛龟贡书的美好传说。

真静游(2014-12-05)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