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敏:愿用一生做礼仪文化的使者

家乡区县: 广东省英德市

 周敏:清远市礼仪文化交流协会会长、清远市优雅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全国专业人才教育委员会礼仪专家委员、清远市政协委员,从事礼仪文化教育与研究10余年,并以礼仪文化交流协会为平台,不断与社会各界及海外组织交流、合作,曾担任深圳世界大学生运动会、清远市中级人民法院等单位的研修导师。

在笑声里引发思索和反省

在上月28号开讲的《凤城讲堂》上,周敏讲起了自己一段亲身经历:有个男孩一直不学好,愁坏了的母亲找到她求救,让她替孩子做个别指导;她帮孩子拍了十几张的背影照,拿给他母亲一看,母亲大惊,孩子生活在自己身边十几年,居然不知道他是这样消极、负面的气质。孩子自己看到照片后也意识到“非改变不可”,经过一段时间的礼仪训练后,她再给他拍了张照片,照片中的他判若两人,有如小绅士一般彬彬有礼。“周老师讲课时很喜欢举例子,而且她在社会生活当中会找一些场景,这些场景会成为课堂上的素材,她的PPT课件也做得很精美,很有代入感。”一位女士感慨,听周老师的课总是轻松愉悦的,而思索和反省也在笑声背后发生。

周敏给许多单位和企业担任培训导师,在许多人心里这样的培训似乎总是带着点“走过场”的性质,而周敏的课堂上,很多人都会认真去听,玩手机的情况也很少。提起这,周敏笑得很灿烂,她说这是跟自己总是坚持站立授课,内容上也是以“实践为主,理论为辅”互动式课堂的原因有关。“将礼仪文化知识运用于日常的生活和工作当中”,周敏一直希望通过自己的培训可以让人们养成这个习惯。

现代礼仪文化之乡,为什么不能落在清远?

她回忆,其实2003年自己刚刚入行之初,对礼仪文化的理解也曾经很肤浅,“可以帮助提升一个人的穿衣打扮,言谈举止,塑造一个人的形象”,她笑言,“到北京学习了,才发现不是那么回事”。

起初入行的时候,看中的是礼仪这块在清远尚属于空白,而随着了解的深入,周敏渐渐生出了传播礼仪文化的想法,“但那时候根本推不下去,只能做些庆典活动维持生计”,周敏回忆,清远对礼仪文化开始重视跟2008年奥运会有着一定关系,领导去北京北大、清华学习了礼仪课程,回来后想将它引进到单位,清远礼仪文化培训才开始有了市场,接触多了,加上大环境的影响,渐渐的,人们的态度也从抗拒转向接纳,2010年之后局面已经好了很多。

也由于这,她在课程设置上下了更多的功夫,“让大家对礼仪有一个好的认识,礼仪不是想象中那么简单”,周敏生出了一种使命感。她坚信礼仪上的训练可以内化成人的气质,从而改善社会的风气。

“礼仪的道是什么?就是服务于社会!”周敏说起,自己近年也一直在为创文四处奔波,“政府提供的经常是一些概括性、视觉性的东西,一幅画,一句话,我要做的,就是做解读这幅画、这句话的人。”对于自己倾注了心力的行业,周敏并不否认自己的“期望”———现代礼仪文化之乡,未来一定会落户清远。

在礼仪传播道路上坚持不懈

担任“道德讲堂”主讲、2011年深圳大运会培训导师、主持2013年广东国际旅游文化节志愿者培训……为市中级人民法院、清远地税系统等单位进行礼仪培训,给社会各阶层的人授课,给媒体写作专栏文章,倡导文明交通、光盘行动等,不久前又被世界华商委员会聘为特邀礼仪专家,这些年,周敏收获了越来越多的声誉,也承担了越来越多的社会责任。

“希望美丽的礼仪文化之花开遍清远,让清远成为礼仪之城。”这个目标,也让周敏在推广礼仪文化的路上奔波得更加马不停蹄。最近周敏又给自己“找了点事”,除了打造“凤城讲堂”这个清远公民素质教育的新平台,还组织“北江读书会”,更号召志愿者在网络上传播文明礼仪,他们被称为“网络文明传播志愿者”,大家聚在一个微信及QQ群里,分享一些正能量的帖子,进行社会现象的探讨,还对身边的不文明现象进行“随手拍”,飞来湖采摘荷花、路边采摘绿化芒、车窗抛物、摩的闯红灯等,志愿者们拍下照片,在媒体平台进行曝光。“提醒市民讲公德哦,不然可能哪天就被志愿者拍下了。”周敏笑侃。现在,“周会长”已经是团队的精神支柱,她总提醒大家要做到“知行合一”,因为她希望能在清远打造一个群体的道德模范,到那里网络文明传播志愿者人人都是清远的代言人,个个都是清远的名片。

错失-良机(2014-12-05)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