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怿安(1796~1851年)字明谦,东台人。清代僧。幼年苦行,持律精严。常佐华山戒事。出山参知识。仪征资福铭公印证。遂传衣钵。潜心佛理。毕命为期。每年正月起,闭关四十九日,不坐不卧,不偏不倚,翘勤念佛以为常。缙绅士庶,倾心归仰者甚众。接后学,慈善过人,退席参方,咸丰元年微疾而逝,火焚获舍利数粒。
17、体成(1810~1875年),字妙果,东台人。清代僧。幼年出家,方直有戒行,能开化愚蒙,拔邪归正。屠宰感化,偕同志数人,设念佛堂,力修净业者四年。人有缺乏,推己及人,劳苦艰难,逆境当前,无忧色。操持日不怠,于光绪元年微疾而逝。时年66岁。
18、蒋春霖(1818~1868年),字鹿谭,江苏江阴人,1852~1857年任富安场大使,清代词坛大家。其《水云楼词》驰名中外。
19、至善(1819.7.24—1898.6.27),清代名僧。江苏东台人。俗姓唐,法号海印、字至善,江苏东台人,曾任庐山山南五大丛林之首的海会寺住持。幼剃度皈依佛门,慕庐山远公遗风,遁楼黄岩洞6年。清同治乙丑年(同治四年,公元1865年)与徒弟惺吾来到海会寺,诛茅聚石为舍,居士魏新林等施舍资财,再建海会寺。至光绪年间,有殿堂僧房数百间,殿宇宏敞,云房清雅,学匾横额,金碧辉煌。旋结茅海会寺古址,刻苦修行,40余年足不履尘市,十方从学佛法者前后共5000余人,剃徒36人。1889年,康有为游海会寺,题诗相赠,清光绪戊戌年六月二十七日酉时,至善端坐而逝。1918年康有为二次来海会寺,又书:“五老排云待我回,似曾相识客重来,莲社远公园塔出,祇园须达化城开,山色湖光尚清净,竹林松径再徘徊,追思三十年前事,旧黑笼纱只自哀”。后人在藏经楼上堂中间建有石塔(即至善塔),堂几上供磁绘相,题曰:此中系海会寺大师至善和尚像,以作纪念。至善重建并住持庐山海会寺,使一度毁于战火的海会寺中兴鼎盛,声名远播,被信众传为释迦牟尼应生。
20、丁绍周(1826-1873),字濂甫,号亦溪、召南,祖籍镇江丹徒,咸丰三年(1853)时举家从镇江迁居东台城。道光二十年举人,出任内阁中书;道光三十年进士,钦点翰林院庶吉士、散馆授编修。后任詹事府右中允、左中允,国史馆协修、实录館纂修、功臣馆纂修,广西乡试副考官,顺天乡试同考官,湖广道、京畿道监察御史,内阁侍读学士,福建乡试正考官,太仆寺少卿,四川乡试正考官,浙江学政、杭州城陛,光祿寺正卿等职。(可详细介绍)
21、朱雨秋(18??~19??年),号润,江苏东台人,祖居台城西夏家巷。东台山水画家、武举人。朱少年聪慧过人,书画皆精,道光30年(时年16岁),著名人物、花鸟画家,时任两淮通判分司(正四品)朱沆岳(朱洛)对雨秋画作赏识,并给予极高评价。因太平天国起义爆发,咸丰科考暂停,朱复于同治6年33岁时(1867年)中乡试丁卯科武举第一名,为两江总督马新贻属下候任千总(正七品);马新贻为张汶祥所刺,朱雨秋正在任上;因果断参予处理善后,受继任两江总督曾国藩嘉奖,晋升为从四品守卫(类似清文官知府)。曾国藩病死,朱未能赴任,居家闲赋,专攻书画,享誉海内,上海博物馆等公私藏家均有其收藏,与东台画家陈白石同绘山水,时人并称“朱陈”,并有较高评价。
22、陈宝(1835-1879),东台安丰场人,字百生、白森,著名学者。同治六年举人,授知州分发湖北;同治十年进士,钦点翰林院庶吉士,散馆授检讨。著有《陈百生遗集》、《小迦陵馆文集》存世。
23、丁立瀛(1844-1907),东台城人(祖籍丹徒),字丽生,丁绍周长子。同治十年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后任礼部掌印给事中、顺天府府丞,光绪二十二年在镇江开设商务局,二十四年参与“戊戌变法”,二十五年以足疾开缺回东台居“东园”寓所,二十八年其弟丁立钧去世后继任“南菁高等学堂”总教习,三十三年病逝于东台。
24、陈汝玉(1844—1911)字白石(伯石),东台台城人,清贡生,清宣统年间东台中学堂兼师范学堂经学、美术教员。著名学者、书画家,有“扬州小八怪”之称,著有《说文注笺》、《汉书疏笺》、《毛郑诗通释》、《庄子补注》、《孝经古文学》等作。
25、张 詧(1851—1939)号退庵,江苏南通人,系晚清状元、民国实业家张謇的三兄,曾协助张謇在南通兴办大申纱厂。1915—1922年,他亲自在东台兴办大赉、遂济、通济等盐垦公司,废灶兴垦植棉。1919—1926年,任东台母里师范校长。母里师范系张謇为恢复东台师范教育而兴办的学校,校址先在“两堂”原址台城魁星楼,后迁城郊王家舍,1928年停办后又成为东台县立中学的师范部(乡师科)。母里师范既是东台县中学堂兼师范学堂的后续,又是东台县立中学师范部(乡师科)的前身。
26、张謇(1853年5月25日——1926年7月17日),江苏海门人,字季直,号啬庵,出生于当时江苏省海门直隶厅常乐镇,中国近代著名的实业家、教育家,主张“实业救国”,他一生创办了20多个企业,370多所学校,为我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为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宝贵贡献,被称为“状元实业家”。毛泽东同志在谈到中国民族工业时曾说:“轻工业不能忘记张謇”。其母东台人。张謇为感戴母恩在东台创办母里师范,办苏北第一个电厂、贫民工场等,在盐城开办轮船公司、盐垦公司等。
27、丁立钧(1854-1902),东台城人(祖籍丹徒),字叔衡,号恒斋,丁绍周三子,著名学者、书画家(晚年时用左手写字作画)。光绪六年进士、翰林院编修,二十一年北京“强学会”总董,二十三年山东沂州府知府,二十四年因病辞官回东台居“南园”寓所,二十五年出任江苏南菁书院山长、二十七年改为南菁高等学堂任总教习,二十八年病逝于东台,著有《历代大礼辨误》等作。
28、余紫廷(1865~1948年),祖居东台,曾任清政府驻日公使馆高级官员,归国后历任广西南宁海关总监督、及柳州道尹,梧州、龙州边防督办。爱国禁烟志士。
29、夏寅官(1866-1943),东台城人,字虎臣,又字浒岑,著名学者。光绪十四年举人,十六年进士、钦点翰林院庶吉士,二十九年东台“能群书会”成员,三十一年十月创办“东台县中学堂暨师范学堂”,清末江西知府,民国初年国会议员,著有《清儒学案》等作。
30、徐谦(1871-1939),东台城人(祖籍安徽歙县),字季龙,著名学者、法学家。光绪二十八年举人、二十九年进士、三十三年翰林院编修。清末发起组织共进会,辛亥革命后与同盟会联合组成国民党。民国元年(1912)任司法部次长,六年(1917)任孙中山广州军政府秘书长,八年(1919)任天津《益世报》主编,十二年(1923)任岭南大学文学系主任,同年应冯玉祥之聘进京担任中俄庚款委员会主席并与李大钊结为战友,十六年(1927)在国民党二届三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常委和军事委员会主席团成员,后受汪、蒋两派排挤辞职而寓居香港,抗日战争爆发后(1937)回内地任国防委员会委员,1939年病逝,著有《民约总论》等作。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