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尔沁左翼后旗(六)

一. 文化教育

   科左后旗的教育事业,始于康熙年间少量的庙学和私塾。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建麦林希伯小学堂,始有正式公立学校。目前实行 “地方政府负责、分级管理、以县为主、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具体组织实施”的属地教育管理体制,实行小学六年、初中三年、高中三年的学制(其中小学六年级课程在初中完成)。小学和初中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实行免学费、免书费和对住宿生进行补助的“两免一补”政策,教育事业迅速发展。至2007年,全旗有各级各类学校166所,其中小学142所(其中教学点67个),普通中学20所(其中初中18年,高中2所),职业技术高中1所,民办国家计划统招专科院校1所(正在建设中),幼儿园2所。在校学生45900名,教职工5122名。适龄儿童入学率100%。义务教育普及率100%,脱盲率99.54%。

二.体育卫生

   全旗现有体育场地402个。甘旗卡体育广场是集健身娱乐的综合性体育广场,占地面积52999平米。设有400米标准跑道,10片网球场(4片塑胶场地4片沥清场地,2片土场地),7个门球场,3个篮球场(其中1个封闭式灯光场),2个排球场和一条健身路径。博王府赛马场位于甘旗卡镇东北,博王府东侧,占地面积22万平方米,土质跑道12条,能够容纳10万观众。承办过内蒙古自治区第四届少数民族运动会、全国速度马锦标赛总决赛以及和区、市、旗多次赛马和摔跤比赛。青少年乒乓球训练基地1个。

   蒙古族非常看重增强人的体质,培养人的勇敢精神和机智、顽强的意志。远在成吉思汗统一蒙古部落时,就把 “男儿三艺”。(摔跃、赛马、射箭)作为一种士兵素质训练活动,并把它列为“那达慕”的竞赛项目。“那达慕”,蒙古语,是娱乐或游戏的意思。那达慕大会就是民间体育、游艺大会。 那达慕比赛时,穿的摔跤服 (蒙古语叫“卓铎格”)上衣是革制绣花厚坎肩 (也有的是毡子或多层帆布制作),下衣是肥大的摔跤裤,外罩套裤。摔跤手入场,场上多唱浑厚、雄壮的摔跤歌。摔跤手入场再模仿鹰的动作,腰微前伏,两臂上下舞动,跃人场内。获得第一名的叫“头布盔”。旗、盟以上的“头布盔”,解放前要给九九八十一件奖品,如九匹马、九头牛、九只羊、九块砖茶等。现代一般也要奖给一匹马、一头奶牛或一台电视机。

   蒙古族赛马既是 "课校人畜"(《史记?匈奴传》),也是群众性体育活动。参赛者人数不限、年龄不限、民族不限。各族选手均可参加,赛马场。那达慕大会和民间的、传统的赛马活动都是在草原进行。民间赛马,为减轻马的负荷,多数不备鞍子,选手也不穿马靴。但选手喜穿彩袍,头上扎红绿头巾,显得飒爽干练。

   射箭比赛,蒙古语叫做 "苏日哈日布纳",其本意为射皮条,因为过去射箭比赛以皮条为靶子。蒙古族的射箭,分骑射和静射,骑射的马匹自备,神射手在草原上享有很高的荣誉。 投布鲁,蒙古语原为投掷的意思。后来,大约在13世纪左右,它成了一种狩猎工具的专用名词。布鲁,俗称“涛拉棒”,形似一把短柄镰刀。使用时,手持 "刀把",投掷出去,旋转前进,是平坦的草原上命中率极高的“武器”。近代,人们也把布鲁作为一种锻炼身体的器具。解放后,投布鲁活动又被列为那达慕大会的正式比赛项目。

   2006年有各级卫生机构39个。病床568张,医务人员1108人。每万人拥有病床14张,医务人员28人。其中科左后旗人民医院是二级甲等医院,病床150张,医务人员208人。通辽市蒙医整骨医院始建于1976年5月,是科尔沁草原具有蒙古民族特色的蒙医正骨医院。2000年被评为“全国百家名牌特色医院”。医院占地面积13200平方米,建筑面积4654平方米。病床70张,医务人员71人。蒙医正骨技术在长期实践中,形成以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喷白酒按摩,沙代夹挤。功能锻炼等具有科学性、实用性和独特学科闻名全国。

小地瓜(2014-04-27)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