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姚古镇石刻赏析

家乡区县: 广西昭平县

□古冬凑

 

   黄姚古镇中著名景点如文明阁、宝珠观等处有众多石刻。这些石刻有名人题书和题诗的,有记录历史事件的,有村规禁约的,有佛教的和道教内容的。最美的要数文明阁和聚仙岩的石刻。它们为自然景观增添了人文色彩和回味的空间,值得一读。这些石刻大致分为五类。  一、名人的题书、题诗。此类的内容大抵是赞美河山,抒发情怀。如康熙四年,昭平县令陈定国游览黄姚平石桥(原来叫寡母桥)时,题壁的“枕漱”二字。

文明阁第一重山门门头镶着“文明首第”,为时任自治区政协副主席莫乃群,在1986年的重新题书。

文明阁石壁的“仰高”二字,不知何人何年月所书。

清朝光绪戊寅岁秋,贺县进士刘宗标游览文明阁时留在石壁的题书:“小西湖”三字。

文明阁石壁的“鸢飞鱼跃”四字,是韩文公(韩愈)宰山阳时的题书,由里人邑庠覃邦先搨归刻成。

文明阁还有笔法苍劲隽永的“蔚然森秀”四字,是民国时期,国民党少将昭平人何武游览此地的题书。

文明阁魁星楼下石刻《重阳登高联咏》五(言)古(古诗):

佳节重阳好,联吟纪盛游。——咸臣。

茱萸头偏插,菊饼味相投。——少海。

逸事传王孟,仙缘胜阮刘。——方甫。

山高能避俗,径曲可通幽。——严谷。

树影迷离动,晴光掩映浮。——光庭。

一峰横北岸,孤雁遇南楼。——达民。

鸟倦飞仍伏,云间去复留。——方甫。

清风来习习,溪水自悠悠。——民楚。

枫老飘红叶,芦丛起白鸥。——咸臣。

林深鸦点点,苔静鹿呦呦。——少海。

妙语通霄汉,狂歌震斗牛。——方甫。

声闻樵唱晚,景觞客吟秋。——严谷。

寒磬余音袅,新诗入望收。——光庭。

夕阳芳草地,红蓼荻苍州。——达民。

远岫霞铺锦,归途月上钩。——义甫。

山明朋友乐,应不羡封侯。——民楚、咸臣。

丙辰重阳日,仿昔贤登高故事,载酒携朋饮于阁上,秋光如画,爽气宜人,倘不沾衣,何伸雅怀,即青山亦应笑人也,爱联吟数韵,以记其胜庶,无贻林涧之愧并跋。

在佐龙祠前的江边小石山临江一侧有“禹门”二字,不知何人所题。

镌于聚仙岩的“石帘垂壁”四大字是清朝顺治年间邑令陈定国手笔,楷书。

民国,广西省政府主席黄旭初题书的“千顷地”,镶入福庆巷黄家祠门头。

龙畔街火焰山下聚仙岩洞内石壁有陈定国《游聚仙岩》:“冷然古洞足幽居,乳滴仙岩泽有余。竟日何缘辞案牍,观风不碍侣樵渔。清溪绝响肠堪洗,翠嶂环空眼自舒。最是斯民怀乐土,愿听击壤太平墟。”

二、记录历史事件的碑记。由于战乱匪乱频繁,史书容易散失,为了让后人了解和发扬前人的积德行善的功德,所以用石刻形式刻录下当时当地架桥修路、修建庙宇的历史事件。

1.在天然街西端的天然亭旁有《新建天然街路碑》:“尝考王道荡,王道平平,尚书编载,周道如砥,其直如矢,雅诗志咏是知道途之宜于荡平正直也,久矣,矧我黄姚一埠,四处街道桥梁,靡不修整,靡不修整尽善,独此西宁坊外,通至天然桥一路,未及建议修造,不维四境往来,有举足防倾跌之嗟,即本坊出入,跬步有险阻之虞,是以爰爰集众议,广辟其途而结砌以石,然工费浩荡,独力难支,乃约同志,共囊厥美,不期云集,意应倏忽,鸠九落成,从此遵道遵路,恍过荡平之世,亦步亦趋,如游砥直之土乎,不几几乎,名都大邑之景象乎,谨竖石碑,以垂鸿名不朽,是为序。乾隆三十八年(1773)仲夏天中节立。”

2.在文明阁上山路上有《重修文明阁记》:距黄姚街东南隅一二里有马山,风景皆绝。乡先辈于林麓山腰之际,建阁于其上。额曰:文明。亭台错落,楼阁参差,山水幽奇。长林阴翳,曲径纾徐,左萦右拂洩千载之秘而成一代之伟,观者也,迄于今,年湮世远,兴发不常,非复曩时之盛矣,其存者则豁然亭福缘台魁星楼也。其不存者则信笔、拔秀、不夏、桂花、步云诸亭也。

夫世间无不朽之物,惟修复循环,可以维持于不敝,戊午春,风日清美,余与莫臧臣、覃少海、李严谷、李陪芝、莫义甫、蒙崇楚等因小西湖、鸢飞鱼跃之刻,殇会于此,周遭浏览,江山无恙,栋宇推残,见此危象,得不抚然,用是联我同心,概然倡首,按户签题,大款云集,鸠工庀材,甫阅月,而百废俱兴,而又创建山门,所以引人入胜,工竣,泐建款芳名于石。嘱余为文以记之。或曰毋庸记。

夫山林朋友之乐,造物不轻予人。殆有甚于荣名利禄也。吾人每当读偶暇诗酒狂时少约朋侨来斯游览,相与流连,风月啸歌,怀抱盖自少而壮而老,每一过焉,乐而不能,去是山林朋友之乐造物亦既与之,而不使后人知而即可乎。虽然山林朋友之乐,亦是地方之隆。替为转移,如或政教凌夷,异端蜂起,贼盗满山,干戈遍地,伤百计之穷蹙,叹民命之倒悬,悲天悯人,方目不暇,而载酒携朋,放浪于山林之间,乐以忘疲,不可得矣,能勿戚欤,而且此阁迭此修复,是修其尚存者,其不存者当留一语,以勉后贤,剐后恢复之,免贻不完不备之憾,又写可以不记。若夫山云林树。四时烟景,而可以备诗人之登高,寓离骚之极目,则览者自得之,皆不复道。

光绪十七年,辛卯副贡梁端章撰,民国七年岁次戊午(1918)吉旦立。

欣在雨中(2014-12-05)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