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文化,这里包括族群文化。
文献与考古表明:阳山县最早居民是古越人,战国有阳禺小国,秦汉迁入汉人,南北朝以后瑶人陆续迁入。旧志云“(县民)多他邑流寓,利则蝇营,害则鸟散,不能为久远计”。宋代以前的汉人,多难考证。明初,入驻汉族军人,后成土著。清中叶,客家人迁入。今县内居民,瑶族占0.6%,本地(广府)族群占近60%,客家族群占40%。
(一)瑶族文化
南北朝,莫徭从湖南迁入。宋代,排瑶迁入。元朝,瑶区延伸到珠江三角洲。当时,蓝山瑶陈渊据县二十余年。明清时期,过山瑶迁入。今乡村祠庙都祭祀盘古王,说明瑶族曾经是县境的主要居民。
1、三坑瑶
明代,瑶民多聚居山区,以老鸦、稍佗、白芒的“三坑瑶”最强。万历六年(1578),招抚瑶人入籍,置永化乡。屈大均说“诸瑶非盘姓者,初本汉人,以避赋役,潜窜其中,习与性成,遂成真瑶”。近代学者发现,排瑶有与汉族融合的情况,过山瑶的瑶汉混同血统更为普遍。1953年,三坑瑶随寨岗乡划入连南瑶族自治县。
2、秤架瑶
明洪武十六年(1383),黄、庞两姓从怀集县迁来,合承太平洞瑶人山场。其后裔着瑶服、扎脚绑、讲瑶话,以农耕、伐木、狩猎为生,以杂粮粥饭为主食。正月初六至初十是“调王节”,未婚男子到姑娘的窗下唱歌求爱。姑娘如有意,则对唱山歌,诉说衷肠。如从窗口抛下火把,以示拒绝。太平洞一带多原始森林,今建成南岭自然保护区、广东第一峰名胜风景区。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