窑洞的内部格局

家乡区县: 陕西省子长县

窑洞的内部格局

窑洞的内部设施及布居,最能体现其实用功能和以火为中心构筑的原始形态者,莫过于灶、

炕和烟道系统。

1.灶

灶是全家人熟食之所系,具有代表性的是灶镬:灶镬(huo)即灶,称“灶镬”,是因为镬即锅,是与灶台相连的统一体。套灶镬有几个特异之处:材料以上好的黄土和成泥,加入头发或纸筋或盐水,是为了加固灶壁而不致裂开以延长寿命,套灶火的人是专司烧火做饭的妇女,男人不必插手,特别讲究忌“土旺”,“土旺”禁土,不能动泥活,这充分说明人们对黄土和灶神信仰的重视。

2.炕

炕之长短最有讲究:“炕不离七(妻),门(大门门高)不离八。”也就是说炕长必为5尺7寸,与目下的床长2

米相较,短10厘米左右,却足够睡人之体量,这讲究是为求吉利,一则“七”谐音为“妻”,而夫妻之礼是“上炕是夫妻,下炕是君子”,兆示炕上“饮食男女”做爱和合,孕育成功;二则“七”为奇数,为增长的数,寓子孙满炕,香火有人继承,故以“七”为吉,有些地方在炕面上留个“炕缝”。炕缝实际上是做成石榴状凹窝,说不留炕缝则媳妇不生孩子,亦出于石榴多子的文化寓义。

3.烟洞

烟洞即古云之“突”土建筑学上称“烟道”。烟洞又称“烟囱”。“囱”又是古代“窗”的意思。从“囱”的字可以看出,原始人的火塘时代并没有正式的排烟系统,而是火塘的烟随便从门窗逸出的形态。

anna12(2014-12-05)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