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接受一项编纂工作之时,莫自省总是这样,早上5点半天未光,卧室的灯便亮了。6点后的两个半小时,莫自省用来阅读、写作、编辑、校对、抄写……今年已74岁的莫老一个小时抄写速度还能达到2000多字。
“这个时段没有人干扰,头脑最清晰、精力也最充沛。这两个半小时干的活相当于在职人员一个上午的工作量。”自2002年10月退休后,莫自省笃信“一个人无法拉长生命的长度,但可以加大生命的密度”,共编著了12本著作,涉及民族研究、地方史志、文史资料等社科门类及文艺著作,并整理了10多万字的壮族瑶族古籍。这与他善于合理利用时间有关,也源于他特殊的人生经历。
退休后年均出版一部著作
“自强不息身犹健、省识常新智更全”。这是国际美术家联合会主席陈柏坚赠给莫自省的嵌名联,如今悬挂在莫自省家中的客厅,也正是他治学、任事的写照。莫自省是连山上世纪五十年代屈指可数的高中生。高中时代便开始文艺创作。高中毕业以后,因政治原因没能继续上大学深造。他先后当过工人、基层干部、农民和代课老师,尝尽人间百味。
1980年恢复工作后,莫自省十分珍惜重新获得工作的机会,以“狮子搏兔”的精神,拼尽全力工作,以弥补在农村面朝黄土背朝天的15年光阴。他先后从事民族、台务、侨办工作,视野涉足民族知识、民俗风情和海内外动态。1985年2月,连山政协开始文史资料的征编工作,成立了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莫自省担任《连山文史资料》副总编辑,从此与文史工作结下不解之缘。1987年后主持县政协文史工作直至退休。他先后两次参与县志编纂工作,并担任副主编,先后获得“广东省先进修志工作者”、“广东省优秀文史工作者”、“清远市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工作者”和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成立50周年“民族团结进步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一个人无法拉长生命的长度,但可以加大生命的密度。”一句偶然间看到的话,让莫自省深受启发。退休后,莫自省并没有停止民族文化和文史工作研究。“过去因为政治原因,我在农村荒废了15年,无法从事文字工作,退休以后我要弥补回来。”
退休12年,莫自省基本上没有休息过,编撰任务一个接着一个,并第二次参与县志编纂工作。他还以年均编著一部作品的速度,编撰了《古往今来话福堂》、《瑶族盘王节文化研究》、《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概括(修订本)》等12部作品(含与人合作)。其中5部作品还获得省、市有关部门的奖励。
治学严谨敢于修正错误
莫自省认为自己平时胆子很小,待人接物不轻易得罪人。但在学术上,他却不怕得罪人。
近年,清远一些社科著作中,曾将壮语和瑶语当成汉语的方言。莫自省看后即写信给编纂部门指正错误。“民族语言是一个民族的主要特征之一,不同的民族有各自不同的语言。民族语言之间是平等并列的关系。”莫自省指出,连山壮族讲的是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的壮语北部方言8个土语之一连山土语。可是,有的学者竟把壮语作为汉语方言的一种,说“清远市的语言有粤方言(白话)、客家言、瑶方言、壮方言四大语言”。他认为,把不同民族的语言均归属在汉族的语系下,是归属不当,也是缺乏民族理论常识的表现,缺乏严谨的治学精神。
莫自省曾任清远市地方史志复审小组成员。在审读各县(市、区)的志书初稿时,他都一丝不苟地认真阅读,并直言不讳地提出各种中肯的意见。目前,他正在撰文参与广东省开展修志工作30年的理论研讨。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