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少人曾悔恨“子欲养而亲不待”,多少人曾落泪于“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亲情,是最淳朴的,是最动人的,也是最持久的。本月9日,由省妇联主办的广东十大“最美家庭”、十大“慈母、贤妻、孝女”颁奖活动在广州举行。我市连南瑶族自治县寨岗镇官坑村村民杜远香被评为广东十大慈母,连州市连州中学学生魏彩莲被评为广东十大孝女。
近日,本报记者对两人进行了采访,发现她们俩人有一个共通点,那就是事事以家为先,然后才考虑自己———杜远香平日省吃俭用,不舍得吃肉,积攒下来的钱几乎全给子女上学;魏彩莲每天在学校和家庭中来回奔走,只为照顾行动不便的母亲,但她从来不觉得累,也不觉得自己与其他人有什么不同,“这样做(照顾母亲)是很自然的事情,我觉得每个人都会这样做。”
杜远香生于1966年,看上去比实际年龄要老一些,大概是白发多的缘故。但她很喜欢笑。在领奖当天,她穿上了自己最漂亮的衣服和鞋子,鞋子上就印有圆圆的笑脸。
杜远香有两个孩子。2005年春,女儿上初中,儿子上小学,家贫,学杂费是家庭开支“大部头”,丈夫南下打工赚钱,却在路上遭遇车祸,永远离开。从此,她用柔弱的肩膀,挑起了抚养子女的重担。
“为了孩子,我什么都不怕,再苦也不怕。”丈夫的话是杜远香支撑起家庭的动力。虽然是低保户,但她的两个孩子没有因家庭困难停学一天。
要么在卖豆腐,要么在做豆腐
熟悉杜远香的,管她叫“豆腐婆”。丈夫离开后,每天凌晨3点半左右,杜远香准时起床,洗漱过后便开始做豆腐。烧柴、煮豆、打浆、成型,近十年来,几乎没有间断。用她的话,这十年来,她要么在卖豆腐,要么在做豆腐。“每天到家都差不多要晚上7点,如果5点多能收摊,就上山割草。”割完草回家,再简单收拾工具,吃过晚饭,已近21点,杜远香几乎没有给自己留下娱乐休闲的时间。
割的草用来烧柴火。因为割草,她的手上留有一些大大小小被割伤的疤痕。除了割痕,她手上还有数个大小不一的水泡,“做豆腐的时候很容易被烫到。”杜远香每天大概能卖7板豆腐,每一板赚5-6元,每个月赚八九百元。每分钱都来得不易。孩子不在家的时候,杜远香总是吃得很清淡,“我一到市场买猪肉,大家都知道我的孩子要回来了。”
杜远香说,最困难的时候是两个孩子同时上大学的时候。那时,单是孩子的学费,每年就要13500元。幸亏有政府、村委和亲友的支持,孩子才能顺利上大学。
尽管过得辛苦,杜远香从不偷工减料。冬天,她每天做一次豆腐,夏天则每天两次,“夏天炎热,要分开两趟做,这样才新鲜。”
两个孩子先后考上大学
杜远香一直坚持,无论多苦无论多累,一定让两个孩子接受教育,尽管是低保户,但她的两个孩子没有因为家庭困难而停学一天。2009年、2012年,杜远香的两个孩子先后考上大学,说起这些,她总是笑眯眯的。
2006年,大女儿中考失利,未考进理想的学校,但杜远香没有半句批评,而是鼓励女儿振作。2009年,女儿考上重点本科,当地政府和学校对孩子奖励了2万元。2011年,儿子高考发挥不佳,她鼓励他复读。一年后,儿子也迈进了大学门槛。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杜远香说,一双儿女很孝顺。儿子一向疼爱妈妈,出发广州读书前,因为担心母亲,连最爱吃的菜也没有心情吃;现在顺德工作的女儿经常与母亲电话谈心,把积攒下来的工资供弟弟读书,并偿还多年来借来的近8万元。
“你有什么微愿望想我们帮你完成?”“真的吗?如果是的话,我想看有没有好心人能送我一个做豆腐的锅,帮我换一下家里的大门。”杜远香说,家里煮豆腐的锅使用多年,已穿了一个不小的洞口,平时蒸豆腐只能用布条加厚以防外溢。她还说,家里大门很旧、而且很薄,希望有心人帮她圆梦。
连州魏彩莲被评为广东十大“孝女”:带着妈妈去上学
就读连州中学高三级的魏彩莲,比大多数同龄人要瘦一些,性格也稍微内向。13时左右,大多数学生正在午休的时候,魏彩莲往往刚收拾完餐桌,在厨房洗碗。
1995年8月,魏彩莲生于保安镇岭咀村委会岭咀村。2001年,父亲因病过世。家里只剩下魏彩莲和母亲、姐姐三个人。母亲患病需要人照顾,母亲的娘家家境也不好,2001年起,年幼的魏彩莲和姐姐就学会了砍柴、做饭、洗衣等家务活。她说,照顾妈妈是很自然的事情,她从来都不觉得累,也不觉得自己与其他人有什么不同。
12岁时独自照顾患病母亲
魏彩莲记得,她和姐姐都还在念小学的时候,有一天,妈妈病重,那时两姐妹左右搀扶着母亲,坐上农用车,前往她们只去过数次的连州市区求助。“我记得当时妈妈说她的手很麻,其他都不记得了。”但她记得好心人的帮助,“我们到连州大厦找帮过我们的何阿姨,她把我们带去医院,医生为妈妈开了药很快就没事了。”
2007年,姐姐升初中,到保安镇镇区读书。然而,镇区离村里车程需要20分钟左右,走路的话耗时更长,只能寄宿。当时,魏彩莲12岁,读六年级,勉强可以独自照顾母亲。2008年,魏彩莲升初中,她也需要到镇区读书了。
带着母亲一起去上学
“母亲怎么办?是读书还是照顾母亲?”这个问题第一次摆在了姐妹俩面前。“不能不上学,也不能不照顾母亲。”魏彩莲姐妹俩和母亲商量后,决定带着母亲一起去上学。
“我们做出这个决定后,又得到了村书记、村民和学校老师的帮助,顺利在镇上租到了一间房。我们带着妈妈,第一次全家人离开村里,搬到镇上住。”姐姐回忆。
在保安镇区,母女三人的故事很快就被传开。租房子给魏家母女的房东听说她们家的情况后,特意把一块菜地免费给姐妹俩种菜,以减少买菜开支。
2010年和2011年,魏彩莲两姐妹先后考进连州中学,必须离开保安镇求学。
这次,妈妈又该去哪儿?“继续带着妈妈去上学吧!”姐妹俩做出了相同的决定。母女三人像第一次搬离岭咀村一样,带了些必需的家具就搬到了连州。在相关部门的协助下,母女三人租了一套一室一厅的廉租房。去年,姐姐考上了东莞理工学院后,平时都是魏彩莲一个人照顾母亲。
“我想当教师,假期多,可以照顾妈妈”
魏彩莲每天要在学校和家之间来回三趟,为母亲准备饭菜、帮母亲洗澡、洗衣服,加上高三的学习重任,魏彩莲每天仅休息6小时。但她说从来都不觉得累,也不觉得自己与其他人有什么不同,“这样做是很自然的事情,我觉得个个都会这样做。自小妈妈就教我们要做好人,做对社会有用的人。”
魏彩莲的班主任黎老师说,魏彩莲平时也很热心帮助同学,“她是英语科代表,有时会帮同学补习英语”。
魏彩莲梦想当一名教师,把自己所学的知识传授给别人,“其实我想做老师还有一个原因,假期多,可以照顾妈妈。”
“你有什么微愿望想我们帮你?”记者问。“没有,谢谢你们。”魏彩莲婉拒了记者的提议,她说,政府、村里以及社会热心人士,他们或送衣物、赠粮油、捐现金,帮他们申请为低保户。现在已经很多有心人帮她们,家里没缺什么。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