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寨历史文化

家乡区县: 山西省五寨县

在五寨西部的丘陵区,很少有成片裸露的黄土。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五寨干部群众便开始退耕还林还草,栽种上一种名为柠条的植物.经过四十多年的种植培育,这里已成了晋西北的一大绿色奇观。柠条与杨柳交错种植,交相辉映,奇美无比。柠条不但能防风固沙,而且这里已成了各种动物飞禽的家园。1996年,经国家公安部和省林业厅批准,以此为主要基地建成了华北最大的固定狩猎场,总面积56万亩,100多种野生动物在其中安家落户,生长繁衍,尤其是野鸡、野兔、野猪、斑鸠等数量颇丰。来五寨狩猎的人逐年增加,吸引了来自北京、东北、内蒙和南方的十多个省、市的狩猎者,风光秀丽独好,奇禽异兽繁多,五寨狩猎场已成华北—绝。

五寨还有多处古城遗址,距离县城20公里的武王城遗址最为古老,武王城又称遮虏城,《资治通鉴》卷九载,唐乾符五年(EI78年),李国昌与李克用合兵陷遮虏军。五寨还有武州古城遗址和方城古城遗址等,五寨境内有多处寺庙遗址,有南禅寺遗址、雪山瑞云禅寺遗址、大寺遗址、五佛寺逮址、马家寺遗址、龙王庙遗址和天院寺遗址等,其中南禅寺最为有名。南禅寺,晋北名刹,位于五寨县城东南5里之南峰台上,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北魏,扩建于唐,金大定二十九年,清道光十二年两次重修,历代补修多次。佛寺背倚管涔名山,下临清涟秀水,古松参天,殿堂宏伟,建筑精美,极有佛学价值和考古价值,惜毁于文革中。五寨民风淳朴,人心向善,自佛寺毁坏后,民众惋惜之声日盛,重修之意日增。一九九七年夏,各界人士和乡民百姓捐资捐物,经过五年艰辛努力,寺庙重新落成,气势更加宏伟,现已成为五寨的一处旅游佳地。

五寨还有名人墓葬开平王墓,即明代大将常遇春墓,位于三岔镇柳河村南,墓高约33米,周约500米,环植树木,景色宜人,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另外,五寨经堂寺乡南庄窝村的僧墓砖塔,三岔镇的木制古牌坊亦很有建筑和文物价值。

电商网络营销张宇(2014-12-05)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