郯城木版年画具有独特的艺术魁力,突显了原生态的民间做派,取材带有鲜明的农村生活特征,用色考究,色彩火爆,对比强烈,富有极强的视觉效果;图案造型夸张奇特,线条粗犷飞扬,野趣横生,充分反应了北方民族的审美取向,表现出来自民间的最原始的纯正质朴的气质和浑厚大气的气度。木版年画不仅反应了郯城人民的风情智慧,在昭示历史文化发展,深入地进行社会研究方面,也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据考,郯城木版年画起源于200多年前,一位潍坊年画艺人逃荒至郯城县胜利乡沙沃村,恰值年关将近,饥寒交迫之际,他就解下随身携带的木刻雕版,拓印年画出售,不料这些色泽艳丽抢眼,极具渲染喜庆气氛功能的年画一经面市就获得热烈的欢迎,不仅生意红火,沙沃村更是倾村前来拜师学艺。在原有的基础上,沙沃村人结合本地的地域特征,一代代推陈出新,很快就把沙沃村发展成为远近闻名的木版年画专业村。在鼎盛时期,沙沃村曾有过"家家点染,户户丹青"的红火场面,是苏北,鲁南的最大集散地。民间年画俗称喜画,门神。旧时人们盛行在室内贴年画,户上贴门神,以祝愿新年吉庆,和平安祥,曾经是中国民间最普及的艺术品之一。每值年末,苏北鲁南及中国多数地区都有张贴年画门神及对联的习俗,以增添节日的喜庆气氛。年画因过年时张贴,并且年年更换,或张贴后可供一年欣赏之用,故称年画。
沙沃木版年画虽然传承于潍坊木版年画,但受苏北鲁南民俗的影响,又经历了老艺人的不懈探索和完善,已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表现在艺术风格上,沙沃木版年画突显原生态的构思基调。郯城木板年画在主题的取材上极具农村生活气息,传达出老百姓最朴素的愿望。年画作为一种从门神演化而来的艺术,其原始的表现主题主要是那些有避邪禳灾功能的神祗,郯城木版年画最初的主题也不例外。但是,随着社会的演变,历史故事,戏剧人物,民间传说等也成了表现主题。后来,多子多福观念逐渐深入人心,又有了"五子登科","七子团圆"和"观音送子"等主题的作品。解放后,人们的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又出现了歌颂社会,歌颂党,反映新的历史变化的场景,如乡会,闹春耕等木版年画。郯城木版年画这些紧密结合现实的创新,是木版年画得以欣欣向荣的原因所在。
郯城木版年画有许多种类。年画的功能由最初的祈福禳灾向祈子求财,指导农耕和劝世教化方向发展。据一些幸存的史料计载以及老艺人复制雕版研究,郯城沙沃传统木板年画分为四大系列,近百个品种。四大系列分别为灶码子系列,门神系列,传说掌故系列和经盘系列。其中经盘系列是适应人们的生活需求,后来加进去的新系列,是人死后追荐亡灵的仪式上用的。
郯城木版年画具有经济价值和收藏价值。和许多民间工艺品一样,木版年画曾是人们赖以谋生的手段。时至今日,作为民间艺术珍品,木版年画多次在国内大型展览中展出,一九九四年,由临沂市艺术馆高级工艺美术师王滨收集送展的胜利乡沙沃村木版年画《赵公明燃灯道人》,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颁发的"民间艺术一绝大展银奖"。此后,郯城木版年画又先后被一些国家级藏馆收藏。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