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流振兴文化 强化城市软实力

家乡区县: 成都市双流县

前行在文化振兴的道路上

2008年以来,全县直接投入城乡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经费达1亿多元。

重点完善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县财政投入3200余万元用于全县文化站建设,目前24个文化站、251个村社区文化活动室均投入使用。配套完善大型文化基础设施。总投资4800万元规划建设了占地30亩的县新图书馆,并投资1600余万余元购置了文献资料和设施设备,目前已全面对公众开放。

着力改善城区文化基础设施。建成2个县级文化广场,总面积达80余亩,同时对建于80年代的棠湖公园进行改造,新建了激情广场、演艺广场。在新城区规划建设了湿地公园、艺术公园等,为县城群众文化活动的蓬勃开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同时,我县还建设了一批城乡文化体育设施,县体育中心、现代五项赛事中心、新城文化艺术公园、县图书馆、县档案馆等相继投入使用。大力实施城乡文化共享工程,建成254个互动数字影院,率先在全省实现农村互动影院全覆盖,新发展农村有线电视用户9.5万户,实现综合文化站、文化活动室镇村全覆盖和农村光纤电视“十元通”,成为全国文化先进县。这说明,双流前行在文化振兴的道路上。

实力文化软实力正在变硬

近年来,我县文化工作成效明显。文艺节目和作品获国家级奖项10余次,获省级奖项15余次,获市级奖项30余次。黄龙溪火龙灯舞于2008年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三星镇、黄龙溪镇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4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4处,文物保护点27处。黄龙溪船江号子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并参加成都第三届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动漫产业园规划已出台,古蜀农耕文化发祥地正在规划建设……2011年我县实现了文化旅游产业增加值20.91亿元,占GDP比重4.6%,实现招商引资到位资金17.7亿元,完成协议资金66.5亿元。

今年县十二次党代会提出“实施文化振兴,全面提升城乡文明,努力打造中西部最具人文内涵的首善之区”,这意味着未来双流将建设成一个文化新兴城市。根据规划,我县将建设“一园多点”的文化产业发展格局。一园——即动漫创意企业集聚区,动漫企业孵化中心,动漫产品展示交易中心。规划面积约10.5平方公里,位于东升街道双楠大道两侧,成新蒲快速通道以东,白河路以南,白河以西,老川藏路和黄水镇以北。多点——即遵循产业链延伸的规律,结合我县地方文化特色和招商引资需求,形成“多点”。

这说明,双流的文化建设在铸就软实力的同时,更加注重硬实力的培育。

强县站在厚实文化基底上

今年召开的县第十二次党代会指出,双流的文化建设将突出三个方面,一是弘扬双流精神,建设共有精神文化家园。二是推进文化共享,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三是实施文化产业提升工程,着力培育文化产业龙头企业、主导产业和知名品牌,努力形成县域经济新的增长点。

我县将深度挖掘和充分利用三国蜀汉文化、蚕丛文化、古镇文化、槐轩文化等资源,打响“古蜀农耕文化发祥地”和黄龙溪“天府第一名镇”等品牌,重点发展文化创意、动漫游戏等产业,彰显具有双流特色的文化产业独特魅力。结合成都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点,推动文化、旅游、休闲、观光互动发展,积极创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努力建成国际文化旅游度假目的地。

此外,为进一步夯实文化根底,我县为吸引高端文化企业、文化项目落户双流,设立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用于培育动漫游戏、文博旅游、文化艺术、创意设计等重点行业和关键领域。

由此,我们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双流作为全国百强,它将站在更加厚实的文化基底上。

wangqin516(2014-12-05)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