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州特产及特色

家乡区县: 湛江市雷州市

 我出生在雷州,生长在雷州,雷州我比谁都知道,你们来雷州的话,一定不会亏得,现在我就带你们走上雷州。                                                                                                                            雷州话

雷州的主要汉语方言。来源于福建的闽南话(莆田话),元代已基本形成。南宋末年,因逃避战乱,几十万闽南的莆田人移民到雷州半岛,带来了莆田话和闽南文化,促进了雷州话的形成。据明万历《雷州府志》载,当时雷州话叫“东话”或“客话”,其特色是较多地保留了古汉语的语音,许多基本词汇与潮州话和蒲田话大致相同,但因受官话、少数民族语言的影响而发生差异性的变化。雷州话通行范围很广,包括雷州市、徐闻县全部,遂溪县、湛江市区和郊区的大部分,以及雷州半岛北部的廉江、吴川、电白3县的一部分,人口超过500万。雷州城的雷州话是雷州话代表方言,是正音。现出版有《雷州话注音字汇》、《雷州话方言词典》和《雷州方言志》。
雷州歌

用雷州话演唱的民歌。汉代形成于雷州市,流行于雷州半岛。是广东四大方言歌之一,也是中国131个歌种之一。其格律严谨,每首四句,每句七字,一、二、四句的尾字押韵,第二句的第四字、第四句的第四字和尾字都用阳平声,第二句尾字则用阴平声。每句句首都可加两三个字,叫“歌垫”。其表现手法有赋、比、兴以及双关、重叠、连珠、倒装等10多种。歌唱形式有独唱、对唱等。民间男女老幼都会唱,遇事随口即唱,出口成歌。?
雷州音乐

雷州的民间器乐曲。始于明盛于清,流行于雷州半岛和湛江地区。雷州音乐按演奏形式可分为:将军令,气氛热烈,气势磅礴;小牌,旋律流畅优美,轻松活泼;坐门楼,多用于庆典,乐手坐在门楼下(大门口)演奏;戏套,为雷州歌剧和黎戏(雷州木偶戏)的场间气氛音乐,也用于日常生活。?
雷剧

雷剧原名雷州歌剧。源于雷州歌,明代中期形成于雷州市。其唱腔音乐、锣鼓音乐别具一格。初期以雷州歌谣腔为主唱腔,后在原唱腔基础上创作出数十种新唱腔,按其体系可分为“高台”、“雷讴”。?
雷州的佛教

唐代佛教开始传入雷州,以后不断发展。现全市保存较好的寺庙有108座,其中雷州城区有66座,僧尼583人。全市有60多人分别在广州、香港和美国等地佛教组织任法师或住持。佛教音乐已搜集到50多种,结构严谨,旋律流畅。
雷州地方特产
雷州白斩狗

南宋初年在雷州城兴起的一种传统食俗,把狗宰杀后煮熟,放在砧板上斩碎来吃,称白斩狗。雷州人很喜欢吃狗肉,市场上卖狗肉摊档比比皆是。尤其是冬天,吃狗肉可以御寒,是穷人的大补。甚至有人说:“将钱买狗吃,好过买被盖。”本世纪三四十年代,湛江市赤坎高州街就有一家“老友记”小店,专营雷州狗肉生意,因为经营得法,曾名噪一时。吃白斩狗很讲究调味,狗肉摊档必备有花生油、酱油、生粉、糖、醋、辣椒等作料制成的调味品,免费供应顾客。家庭制作狗肉,更讲究烹调方法。?
雷州白籺

清代最为兴盛的一种地方风味小吃。雷州白籺用糯米粉作皮,用白糖、椰丝、芝麻、猪肉末、冬瓜糖、生黄皮等作料作馅,捏成后,放在蒸笼里蒸熟即成。雷州白籺素以馅多皮薄、油水充足、既香又甜著名,尤其馅里椰丝要下足猪油炒熟。
雷州大粽

兴盛于明代的一种地方风味小吃。雷州城东西洋盛产大米,尤以糯米著称。城里商贩便就地取材用糯米裹粽上市出售。因雷州粽用料足,体形大,人们称为“雷州大粽”。雷州大粽的制作方法是,先将糯米洗净(放在油锅里炒过更佳),用虾米、猪肉等配料作馅,然后用粽叶包裹,再用草绳捆紧,放进锅里加水煮熟即成。旧时雷州摊档卖粽,一般是连锅带粽搬上街头,放在火炉上面,边卖边加热。糯米软滑可口;虾米、猪肉作馅,香味袭人,且白糖又多,在当时确是一种比较实惠的食品。顾客吃饱后,档主又免费赠送一碗粽水,既可解腻,又可品尝粽叶风味。如今,雷州城入夜后,街上传统卖粽摊档比比皆是,为雷州人的夜生活增添情趣。不过,由于人们早已解决温饱问题,雷州大粽风味虽依然如故,但体形比以前小得多了。
甜酒

地方风味小吃。俗称“甜糟”。相传始于宋代。与白?NB36C?、大粽合称雷州三大甜食。它以糯米酿制,荔枝大糯米或六月糯仔米最好,其他糯米也可,但滋味大为逊色。甜酒糖水就是甜酒加黄糖煮水打底,舀到碗里时,再加适量未经煮过的甜酒。煮过的稍烂,有渣,加上生甜酒,就恰到好处,香甜可口。爱吃生甜酒的人也很多,因为生甜酒保留了甜酒的固有滋味。甜酒葡萄糖丰富,雷州人视为冬令补品,往往把炒过的熟鸡肉浸到甜酒中去,每天喝一二碗,可补身益血,产后妇女尤宜。
南珠

珍珠有东、西、南珠之分。国际市场上评价说:东珠(日本产)不如西珠(欧洲产),西珠不如南珠(中国雷州产)。南珠特点是“光、重、圆、大”,是珠中上品。南珠价格相当昂贵,历来被人们视为华丽、贵重、富有、吉祥的象征。南珠既可制作项链、首饰,又可制作药品、饮料、日用化妆品等。从三国时起,雷州就有珠民采珠、养珠,史称“南珠故乡”。明朝在雷州设置专事采珠都,多次派官员和太监大量采办南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南珠养殖始于1966年6月1日。现有南珠养殖场3333个,养殖面积3000公顷,珠核厂21家,珠壳粉末厂12家,南珠项链加工厂103家。南珠年产量达9657公斤,产值1.21亿元,居全国第一,占全国珠产量的2/3。珠民们现已普遍掌握科学植核法、珠贝养殖法、夏季植核法、南珠加工法等技术,使南珠养殖周期缩短,成本降低,经济效益更好。
葛布

中国向有“北有姑绒,南有女葛”之说,“南有女葛”指的是广东雷州妇女织的葛布。这种葛布从汉代起就是进贡皇帝的主要物品。雷州葛布“百钱一尺,盛行天下”,布质精细,光滑耐用,颜色像褐色象牙。雷州人最善于纺织葛布。葛的主要产地是阳江、硇洲和雷州,而葛布纺织主要是雷州。广东葛布很多,雷州葛布才是正宗。雷州妇女大都是以纺织葛布为生,纺织的葛布有粗有细。精细工纺织出的葛布,质量上胜过绸缎,薄如蝉翼,重量仅有数铢。
芋头饭

芋头饭是用芋头切成条块,用油炒一下,然后伴米煮成饭。芋头饭特别香口,在电视剧《宰相刘罗锅》里,广西的芋头是给皇帝的贡品,雷州人用来作饭给客人吃,也是一件创举。芋头也有一定的药用和保键作用。《本草纲目》云:芋头“可宽肠胃,疗烦热”。游客到雷州一游,吃了碗芋头饭,真是一件慰事。
罗卜饭

罗卜饭是用的罗卜铸成条丝,加点配料,和米煮饭,吃了润喉滑嘴甜口。《药性歌拾四百味》云:“有降气化痰,消食积作用。”外出的人品尝油腻的东西多了,吃碗的罗卜饭,清清肠胃也是件好事。
蛤蒌叶饭

这是雷州人取的名,这种饭,在我们乡下,只有坐月的妇女才能吃上它。在雷州,喜欢吃这种饭的人可不少。关于于蛤蒌这种植物药用价值的记载:
1.《纲目》:荜茇,为头痛、鼻渊、牙痛要药,取其辛热能入阳明经散浮热也。
2.《本草正》:荜茇,其味大辛,须同参、术、归、地诸甘温补剂用之尤效。
3.《本草便读》:荜拨,大辛大热,味类胡椒,入胃与大肠,阳明药也。温中散寒,破滞气,开郁结,下气除痰,又能散上焦之浮热,凡一切牙痛、头风、吞酸等症,属于阳明湿火者,皆可用此以治之。
4.《本草正义》:荜茇,脾肾虚寒之主药。惟濒湖谓是头痛、鼻渊要药,取其辛热能入阳明而散浮热。按头痛固有真寒一症之宜用大辛大温者,但鼻渊、牙痛,本皆火症,古人偶用辛散之药,盖亦反佐之义,用作向导,濒湖竟以为散浮热,恐是误会,石顽和之,非也。
5.《本草拾遗》:温中下气,补腰脚,消食,除胃冷,阴疝,痃癖。
6.《海药本草》:主老冷心痛,水泻,虚痢,呕逆醋心,产后泄利。
7.《日华子本草》:治霍乱,冷气,心痛血气。
8.《本草图经》: 治气痢。
9.《本草衍义》: 走肠胃中冷气,呕吐,心腹满痛。
10.《纲目》:治头痛、鼻渊、牙痛。
11.《天宝本草》:治跌打损伤,腰脚痛。

Lively咔阿伊(2014-12-05)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