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不断、理还乱的情愫

家乡区县: 信阳市息县

 不管是中国的高等教育,还是高等职业教育,还是本校的教学和学生管理中,我们的确处于混沌状态,但是只要不断求索,相信美好的远景依稀可见。

 有时候,教育太简单,有时候,教育过于复杂。

 学生管理工作,一抓就死,一放就乱,一乱又抓……无限循环,剪不断,理还乱,让人筋疲力竭。老师和学生的日子都不好过。

 原因是什么呢?通常我们认为是“学生缺乏自主管理能力和自律精神”,确实,有许多学生是缺乏自律,可是人不是天生都具有自律性的,自律是在长期的生活中积累的习惯,进而养成的一种品质 。实际上,我们的学生在高中之前可能就没有养成自律的习惯,甚至养成了相反的自由散漫的习惯,现在的大学,是个更加自由的地方,叫我如何再自律?人类做很多事情确实是环境所致。当环境破坏人的利益,使人不能生存,使人极度痛苦,剥夺人的自由,使人无论经过什么努力都不能追求幸福的时候,人从心里和行为上就会产生巨变、蜕变。

 就比如,人为何要自由?在《勇敢的心》这部电影里面,将人类追求自由的动机、过程、坚定描述得淋漓尽致。华莱士最后在“绞刑架”上的呼喊“for free”!感人肺腑,使我痛哭流涕!可是下面黑压压的数以百计的群众在做什么?他们并没有像英雄华莱士一样,放自己心爱的女孩被杀以后不顾一切的冲向侩子手,最后感染群众,造成了一次革命。因为那些群众认为,一个华莱士的死跟他们没有大多关系,尽管伤心,但是没有勇气站出来!而华莱士在最初也只是打算过自己的幸福生活,而当她的妻子被侩子手杀害的那一瞬间,她的幸福烟消云散,这激怒了这位英雄心中的火种。在革命的过程中,华莱士组建感受到:自由对于人来说是多么重要,他说:“如果没有了自由,还愿意战争么?”战斗就是为了自由,为了人的独立,为了人的生命,为了人的幸福。因此,人们追随那些能够带来幸福未来的领袖!

 可是,当我们等到生离死别、别无他途的时候再去革命,对于我们自己是不是太残忍?会不会有些许懊悔?

 当我们感到痛苦和追悔的时候再去改变会不会晚?当我们感到痛苦和追悔的时候是否还有信心去改变?

 我们的生活就是追求幸福,而相传幸福是个美丽的玻璃球,跌碎散落在世间的每个角落。有的人捡到多些,有的人捡到少些。却没有人能拥有全部。爱你所爱选你所选,珍惜现在所拥有的一切。人活着就是一种心情,把握今天,设置明天,储存永远。只要用心感受,幸福就会永远存在。

 人总是对自己拥有的东西不珍惜,直到不再拥有时才会加倍怀念,而在得知自己快失去自己所拥有的东西而又无能为力时,就寻死觅活地不肯放手,歇斯底里往往发生在这个时候,而对于生命的执著确实是到死才放手!

 因此,每位同学应当明白:现在我们的自由来之不易;我们的未来在自己手中;不要等到懊悔的时候再去改变,对于我们的未来应当提前谋划。预则立,不预则废,谋事在人方能成事在天!

 在学生管理层面,我们不得不思考:如果能够更好地帮助同学们养成自律精神和自立品格?如何才能尽快地引起学生心灵上的变化?

 理论上的支撑很多,实践的阻力很大,实践的智慧还需要磨砺!

 中国的高等教育在探索中前行。老师和学生共同成长

 仰望星空,不断求索

 脚踏实地,止于至善!

放牛郎(2014-12-05)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