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熊山洛水之灵气
育治国兴邦之栋梁
——卢氏县第一高级中学六十年校庆巡礼
这是一代文学大师曹靖华的故乡
这是红
25
军浴血奋战过的地方
这里有
4037
座山峰
这里号称“河南的小西藏”
正是在这样一个偏远山区、革命老区、军事禁区、国家重点扶贫开发县的贫瘠土地上,孕育了一所普通高
中,她承载着大山的重托,背负着老区人民的厚望,以自强不息的精神,树起了一座基础教育的丰碑。她,
就是“聚熊山洛水之灵气、育治国兴邦之栋梁”的卢氏县第一高级中学。
历史的老人翻过
29100
页的日历,
终于定格在一个红色的日子,卢氏一高迎来了她六十华诞!
半个多世纪风
雨兼程,六十度春秋砥砺前行,卢氏一高,厚积薄发,以喷薄的活力和凌厉的锐气与时俱进,奋发图强,
以迅猛之势、豪迈之情书写着民族教育的辉煌篇章。
风雨校园
沧桑巨变
公元
1949
年那个山花烂漫的
5
月,新生的人民共和国喷薄欲出,卢氏山川的剿匪斗争大局已定。枪声渐停,
硝烟散去,在位于县城西北街城隍庙的几栋简陋的平房里,传出了朗朗的读书声。卢氏一高的前身——卢
氏县立联合中学就这样诞生了。
尽管当时的条件相当艰苦:城隍庙大殿是教室,土坯泥台放上木板就是课桌,点的是煤油小灯,睡的是土
台大炕,但这足以让当地百姓看到了读书改变命运的希望。县人民政府两任县长,先后兼任校长,对卢氏
的中学教育给予了高度的重视。经过了三年的恢复和发展,至
1953
年学校更名为卢氏县第一中学,
1956
年
县委决定在县城西关修建新校舍,并招收首届高中班,卢氏高中教育由此正式起步。
1960
年
8
月,卢氏一中
彻底告别了在城隍庙与神仙为伍的日子,初高中班全部迁至西关新校址上课,开启了学校发展的新纪元。
对于卢氏一高来说,二十世纪下半叶的五十年,是一段漫长的风雨历程,她和共和国的命运息息相关,在
新中国辉煌的日出中诞生,经历了五十年代创业的艰辛,六十年代灾难的冲击,七十年代困顿中的恢复,
八十年代探索中的提高,九十年代发展中的强盛,以崭新的姿态拥抱着新世纪的曙光。
历史的航船驶进
2007
年,为满足人民群众接受优质高中教育的迫切需要,县委、县政府审时度势,调整高
中教育布局,
决定在县城东郊兴建占地
360
余亩,
投资
1.72
亿元,
建筑面积近
16
万平方米的卢氏一高新校区。
目前新校区建设已接近尾声,一片气势恢弘、雄伟壮观、新颖别致、秀丽幽静的建筑群,正崛起于龙山脚
下、洛水岸边。新校区按功能分为教学区、办公区、生活区、运动休闲区。各区域廊桥连通,浑然一体。
阅读会员限时特惠 7大会员特权立即尝鲜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