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时游戏——走窑

家乡区县: 江苏省句容市

记得小时候女孩子们是极少玩搭铜板的游戏的。女孩子们另有所爱,那就是“走窑”。所谓的“窑”,其实就是用打猪草用的小铲子,在地面上挖两排整齐的小坑,一排五至八个不等,大小可容一拳,可深可浅,可方可圆,全看你考究不考究了。“窑”挖好了,就要填上走窑的石子儿了,这预备用来走窑的石子儿,需要用个儿差不多的才均匀好看,并且抓在手在也方便,不能太大,太大了手里拿不下,也不能太小,太小了也不方便计数。最初女孩子们用来走窑的都是在山上拣来的天然的石子儿,这些石子都是久经岁月的打磨,时光的暴晒,因而光滑圆润,有古朴稚拙的,也有洁白如玉的,只在挑拣时精心一些都能收集到一副大小差不多的石子儿。为什么要收集石子儿呢?因为女子天生就爱这些精致小巧的玩艺,只要有一点点美有一点的可爱,女子们没有不爱收作宝贝的。这石子儿用途多多,可不光是用作玩走窑的游戏,还可以玩“拣石子”等等。走窑呢,需要的石子儿多一些,你想啊,一个窑里需要放五颗石子,如果是一排五个的窑,就需要五十颗石子,窑愈多石子就愈多,一下子不大容易凑齐那么多石子怎么办?哈!这可难不倒聪明爱玩的女孩子们,她们的宝贝可多着啦!那时农村家家屋后都有或大或小的竹园,竹园就是女孩子们寻宝的所在。母亲们把吃剩下的螺蛳壳,往往都倒在自家的竹园里,既可给鸡仔们当零食,又可以给竹子作肥料,当然还有一大用处,就是可以用来玩走窑游戏。这是最好的捷径,后来女孩子们干脆都用螺蛳壳代替石子儿啦。

一切准备停当,就开始游戏了。这游戏是规则是这样的:俩人对坐在窑的两边,轮流先走,这一局我先,下一局就是她先。先走的一方首先抓起对方右侧的第一窑子儿,一共五颗,按照顺时针方向,一颗一颗地添加在后面的窑里,添完后,再抓下一窑的子儿,继续一窑一窑的加子儿,倘若手中的子儿加完了,而下一窑又是空的,这时,她就不需要再走下去了,而是开始赢子儿了,她赢的子儿就是这空着的窑后面这一窑子儿,是多是少,全看各人运气,当然是愈多愈开心了。要是她赢的这窑后面继续空着,她还可以连续赢得这空窑后面的那一窑,以此类推。接着就是另一方走,她抓哪窑子儿走就不拘了,既可以先抓子儿多的窑,也可以抓子儿少的窑,这时候的她,就可以凭着机灵和聪明,来计算怎样可以多赢到子儿,当然也可以任其自然,走到哪算哪。就这样俩人轮流走子,直到窑中的子儿赢完,哪个赢的子儿多就是赢家,赢的少的就是输家,输家不服,继续玩,再重新开始。

那时的女孩子家务活多半就是打猪草,打好一篮猪草后,若有空余的时间,就会玩玩斗草或者走窑的游戏,再不就是翻皮筋搭石子,也会就着田坎儿玩下腰,要说最好玩的,最复杂的,还是首推“走窑”。不知道您儿时玩过没有呢?

曲开伟(2014-12-05)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