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阳名人——金佛庄

家乡区县: 浙江省东阳市

金佛庄(1897—1926),乳名为文,学名灿,字辉卿,浙江省东阳县横店乡良渡村人。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浙江省最早的党组织——中共杭州小组的成员,党的“三大”代表之一。历任黄埔军校第一期第三学生队队长,教导第二团第三营营长,国民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二团党代表、团长,总司令部警卫团少将团长等职。1926年12月2日在南京被军阀孙传芳部杀害。

金佛庄的父亲金本兰,是一位农忙时务农、农闲时行医的乡村中医,在东阳横店四乡颇有名气,但家境却很清寒。母亲施玉英,生育四男二女,金佛庄是长子。金佛庄从小由叔公带养在镇上的南货店里,6岁时入老贡生金洪锦先生私塾启蒙;金先生去世后,又跟随老秀才吕松贵先生课读。吕老先生见金佛庄聪敏好学,文章写得很好,十分喜欢,亲自给他取了“金灿”的学名和“辉卿”的号,意思是称赞此子日后前程远大,光辉灿烂。后来,抚养他的叔公去世,家境更加贫困,艰苦的环境促使金佛庄更加刻苦攻读。

1913年,金佛庄到湖溪忠清书院(后为东阳县湖溪一中)读高小。1915年,考进东阳县立中学,和后来成为著名科学家的严济慈是同班同学。两人均学习成绩优异,每次考试都要互相争夺第一名。同年,袁世凯签订“二十一条”卖国条约,此事传到金佛庄耳里,使他大受震动,痛心疾首,决心舍去研究科学而从军报国。

1918年,金佛庄中学毕业,考进了保定陆军军官学校。他以军官候补生的身份学习了一段时间后,目睹北洋军阀祸国殃民和旧军队内部黑暗腐败,使他对选择从军报国的道路产生了怀疑。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更使他受到猛烈的冲击,思谋另找出路。1920年,直皖军阀开战,军校一度停办,他转而考进厦门大学,改为研究教育与文学,以求改造社会。在厦门大学读书,虽然得以自由接触、探索各种新的学说和思潮,但生活上却困难得多,不象在军校那样一切都享受公费,学费和生活费都要靠家庭负担。父母无力供给,只能靠亲邻好友共同帮衬,这样勉强维持了一年。囿于现实,保定军校重新复课后,金佛庄于1921年10月3日离开厦门,乘海轮去天津,转道北京,重返保定军校求学。但金佛庄仍然满腔热忱、如饥似渴地学习、研究、吸取新思想、新学说,探求人生的价值、意义和救国救民的真理。

他一回到保定军校,就挥笔写下以“手段与目的”为主题的《佛庄日录》,记载了自己比较、寻求人生真谛的探索过程。这期间,他通过思考和学习,初步接受了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开始信仰马克思主义。1922年,他加入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开始投身于中国早期的共产主义运动。他从改造社会、救国救民的宗旨出发,和校内40多名志同道合的同学,组织了“壬戌社”(他们将于壬戌年——1922年暑假毕业),准备通过这个组织,罗致各省革命军人同志,以谋中国之革命。

1922年7月,他从保定军校第八期步兵科毕业,先在上海闸北淞沪护军使属下当见习排长;旋即被分配到浙江陆军部队当见习军官,在浙军第二师陈仪部下任排长。

1922年秋,中共上海地方兼区执委会负责人徐梅坤(后名徐行之)到杭州开展建党工作,经过考察,批准金佛庄从青年团员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这样,金佛庄就成为党在浙江省建立的第一个地方组织——中共杭州小组最初的三个党员之一。在党内,他更加自觉地从事革命工作,宣传革命运动,积极参加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杭州地委组织的“杭州青年协进会”的活动和《协进》半月刊的编辑出版工作,并为公开发行的《浙民日报》担负一部分编辑任务,宣传革命思想。有一次,因同志间通信泄密,他被捕入狱,后经蒋百里、殷汝骊等出面向浙江督军卢永祥讲情,才获释放。

因为金佛庄能文能武,的确是个难得的人才,在军中不久,就被提升为连附(副),接着又担任了营长。他的杰出才华,更受到党组织的重视。徐梅坤就曾在当时的党中央委员毛泽东面前推荐过他。1923年夏,金佛庄和杭州小组的另一位党员于树德,被指定为浙江的代表,去广州出席了党的“三大”。8月5日,毛泽东代表党中央出席指导中共上海地方兼区执行委员会的第六次会议,会议上根据毛泽东提议,决定密令金佛庄保存自己在军队中的实力,今后可为革命所用。1924年2月21日,金佛庄曾代表杭州党组织去上海,向中共上海地方兼区执行委员会报告杭州情形。

1924年春,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实现后,党组织派金佛庄参加广州黄埔军校的创建工作。6月17日,金佛庄被任命为军校第一期第三(学生)队上尉队长。在这个岗位上,他充分发挥了自己在保定军校所学得的丰富军事知识,一意训练革命的军事人才,尤努力于政治工作及党务活动,因此深受黄埔军校首任党代表、国民党左派领袖廖仲恺先生的器重。在军校的师生中,也颇有威信。7月6日,他被推选为黄埔军校国民党特别党部5名执行委员之一。他还积极支持和参加了以共产党员、青年团员为骨干的“中国青年军人联合会”,对军校的国民党右派及其所操纵的“孙文主义学会”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

从1924年12月至1926年3月,金佛庄历任黄埔军校教导团第2团第3营营长、国民革命军第1军第1师第2团党代表和团长等职。为了巩固广东革命根据地,他先后率部参加了平定广州“商团”和滇、桂军阀“刘、杨”的叛乱,以及讨伐广东军阀陈炯明部的两次东征。历次战役,他都身先士卒,冲锋陷阵;制订作战计划详细周密,充分体现了他智勇兼备的一面。第一次东征中,在淡水、鲤湖、兴宁诸战役中,他所指挥的第2团第3营“勇敢善战,勋绩灿然”,为第2团获得“党军荣誉旗”。国民革命军第1军成立时,他升任第1师第2团党代表,后改任团长。廖仲恺先生被谋杀后,他率部参加了镇压反革命势力的斗争。

1926年3月20日“中山舰事件”后,他被强迫解除团长职务,调回黄埔军校,改任步兵第1团军事学主任教官,兼改组委员长及法规编审委员长,领导编审黄埔军校的法规和制度。蒋介石很赏识他的杰出才华,企图利用“浙江同乡”的关系拉拢他,暗示要他脱离共产党,予以重用,但他忠于党的事业,毫不为之所动。但蒋却不死心,1926年7月建立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的时候,蒋任命金佛庄为总司令部参谋处副处长兼第三科科长。不久,又任命他为总司令部警卫团少将团长。

北伐战争前期,金佛庄率警卫团随总部指挥机关行动,转战广东、湖南、江西等地,主要负责保卫总司令部指挥机关和苏联军事顾问团的安全。1926年秋,国民革命军进攻南昌不利,得而复失。金佛庄奉命增援,他率领部队加入前线,指挥冲锋,身先士卒,以猛虎下山、锐不可当之势,直扑敌军,攻克南昌外围蛟桥,压迫敌之侧背,会同各友邻部队,齐向南昌城进发。11月8日,再次攻克南昌后,金佛庄的警卫团奉命警戒、维持城内秩序。

南昌攻克后,孙传芳部仍盘据在苏、浙、皖诸省,负隅顽抗。有一次,北伐军总司令部首脑开会,金佛庄列席参加。他从争取北伐战争早日胜利的大局着想,在会上主动提出,愿意回到浙江、上海等地,通过以前在浙军中服务时的旧交关系,秘密策动浙军部队迅速起义。与会的总司令部参谋长白崇禧,以及金佛庄在保定军校的一些老同学,都十分赞赏并热烈支持他的这个建议。于是,蒋介石安排金佛庄和黄埔军校毕业生顾名世两人化装去上海,和陈果夫联系,由陈果夫具体安排策反江浙各派系地方部队的工作。

1926年12月9日晚,金佛庄化装成上海的洋行买办,离开南昌,从九江搭乘英商太古轮船的官舱,顺流东下。不料上船后行踪即被泄露。11日,船到南京下关码头,孙传芳部已在码头戒严,并上船搜查,当即将金佛庄、顾名世二人逮捕。上海的国、共两党组织和同志们闻悉此事后,多方设法营救,通过各种社会关系,托当时的浙江省省长陈仪出面,向南京方面说情疏通。蒋介石也特意发电要孙善待金佛庄,并提出可以用孙传芳军被俘的高级将领相交换,被孙传芳断然拒绝。12日晚,金佛庄被秘密杀害于雨花台。为了金佛庄的遇害,蒋介石大动肝火,发电给陈仪痛斥孙杀害金佛庄的行为,并马上枪毙了孙传芳军被俘的一个军长一个师长泄愤。

金佛庄是第一位牺牲在南京的中共烈士,也是最早牺牲的中共党员身份的黄埔学生。中国共产党为了纪念金佛庄同志,早在1945年4月由中共中央组织部编印的《死难烈士英名录》中,就已把他登载入册。但是,长期以来,包括金佛庄家乡的浙江人民在内,却很少有人知道他一生的光辉事迹。建国后,他的老母写信给周恩来总理,要求查明金佛庄的牺牲情况。经民政部门的认真调查,于1963年追认为革命烈士。改革开放之后,随着党史资料征集工作的普遍开展,又陆续发现了有关金佛庄的许多新史料。中共中央军委聂荣臻副主席也作了回忆,并让他的办公室复信提供证明,进一步证实:金佛庄不但是在北伐战争中,为贯彻党的反帝反封建民主革命纲领而英勇献身的烈士,还是浙江建党初期的一位革命前驱者和优秀的共产主义战士!在南京雨花台烈士名录上,金佛庄排在第一位。

吴伟鸿(2014-12-05)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