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阳名人——邵飘萍

家乡区县: 浙江省东阳市

邵飘萍(1886—1926),男,汉族,浙江东阳人,革命志士,民国时期著名报人、《京报》创办者、新闻摄影家,中国传播马列主义、介绍俄国十月革命先驱者之一,杰出的无产阶级新闻战士,是中国新闻理论的开拓者、奠基人,被后人誉为“新闻全才”、“乱世飘萍”、“一代报人”、“铁肩辣手,快笔如刀”等。1926年因发表文章揭露张作霖统治的种种黑暗,而被张作霖杀害。有“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之称。

1886年10月11日出生于浙江东阳。13岁考中秀才,16岁入浙江高等学堂(浙江大学前身)。1912年任《汉民日报》主编,袁世凯称帝后,为《时事新报》、《申报》、《时报》撰稿,抨击袁的罪恶阴谋,以后又在两年里写了250多篇、20多万字的文章,揭露批判军阀政府。1916年7月,在北京创办了“北京新闻编译社”,1918年10月在北京创办《京报》,任社长,开始独立办报生涯。后又与蔡元培一起,创办了“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并举办讲习会,第一期学习的就有毛泽东、罗章龙等。1920年后,致力于新闻教育事业并赞颂十月革命,介绍马克思主义思想。1922年在《北京厂甸春节会调查与研究》序言中,提出:“欲改造现实之社会,宜先明现实社会中事物之真象”等进步主张。1925年,在李大钊和罗章龙介绍下,他秘密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对共产主义运动作了大量的报道。1926年4月26日,以“宣传赤化”的罪名在北京天桥被奉系军阀政府杀害。1949年4月毛泽东亲自批文追认其为革命烈士。

邵飘萍被人称为“新闻全才”。北京大官本讨厌见记者,邵飘萍却能使之不得不见,见且不得不谈,旁敲侧击,数语已得要领。如他夜探总理府,虚访美使馆,独家新闻总是被他抢到。邵飘萍风流倜傥,慷慨豪爽,善于言辞,广泛交游,上至总统、总理,下至仆役百姓,他都靠得拢,谈得来。他重交情,讲排场,经常在酒楼饭馆宴请宾客,以期从客人的谈话中捕捉信息。

邵飘萍(1886年-1926年),原名新成,后改名振青,字飘萍。金华市人,祖籍东阳市(南市街道大联紫溪村人)父亲邵桂林是清末秀才,在家乡办私塾,一生耿直刚正,道德高尚,为乡人器重,但他却受到当地土豪的忌恨,在家乡难以容身,只好在1883年腊月居家搬迁金华,飘萍就诞生在这里。

飘萍很小能背诵《史记》全文,打下良好的文学功底。14岁时考中秀才,16岁受戊戌变法的影响,考入杭州浙江高等学堂,攻读光、声、化、电等自然科学。19岁 毕业回到金华,在金华中学堂,长山书院等三所中学任教。

飘萍是孙中山民主革命的积极支持者。在《临时约法》的颁布下,投身于“新闻救国”的事业。于1912年在杭州与辛亥革命时期著名报人杭辛斋合作创办《汉民日报》,后因报上直斥袁世凯为“袁贼”,《汉民日报》被查封,飘萍逃亡日本。1915年初日本和袁世凯提出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飘萍立即驰报国内,成为讨袁斗争的第一人。

个真正具有自由意识的人,不会把自己围困在昨天的城堡里,他必定要寻找通往明天的道路。留守不会出错,这是明明白白的;但是我宁可赞美那些听从内心的指引——所谓时代的召唤到底要回到个人的内心——而勇于前行,并因此误入“歧途”的“过客”。五四之后,邵飘萍倾向革命,相信“新俄”,宣传马克思学说。

邵飘萍的思想愈来愈激进,而政府对付的手段则愈来愈强硬。1926年3月18日,为抗议帝国列强的外交压力,国民党北京特别市党部、北京学生总会、北京总工会等140余个团体和北大、清华等80余所大中小学校包括邵飘萍创办的务本女子大学的学生共数万人在天安门前举行示威大会,队伍游行至国务院门前,遭到政府军警枪杀,共死46人,重伤155人,轻伤不计其数,时称“三•一八惨案”。对学生和群众的屠杀,暴露了政府与人民为敌的专制本质,自行剥夺了政权本身的“合法性”。《京报》连续两天以两个整版的篇幅报道了此次惨案,并持续报道了将近一个多月。邵飘萍本人则急赴各地采记,还写下大批揭露、驳斥、抗议和警告政府的文字,其中写道:“世界各国不论如何专制暴虐之君王,从未闻有对于徒手民众之请愿外交而开枪死伤数十百人者。若必强指为暴徒乱党,则死伤之数十百人明明皆有姓名学历以考查,政府不能以一手掩众目也。……此项账目,必有清算之一日”。他撰文宣告政府“罪实无可逃”,并严正提出组织“特别法庭”,指名缉拿“执政总理”为首的“政府凶犯”,公开审理“如此故意犯罪凶杀多人之案”,使犯罪者伏法。

异议的知识分子,在专制统治者看来,永远是捣乱分子。“三•一八惨案”后,邵飘萍即遭通缉,接着被捕,4月26日凌晨处以死刑。死前,北京、上海、汉口等十三家报纸代表曾极力设法营救,然而无效。政府总是有力量的,极其轻易地便拔掉了眼中的这枚钉子。

1915年年底,飘萍返回上海以“阿平”为笔名发表反袁言论,后担任该报驻京特派记者,1918年飘萍开始独立办报生涯。五四运动前后,飘萍动用《京报》的舆论导向,组织推动运动的蓬勃发展。潜心研究俄国“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撰写了《新俄国之研究》与《综合研究各国社会思潮》。1925年由李大钊和罗章龙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北京发生“三•一八”惨案,飘萍在《京报》发表声讨,被张作霖下毒手,飘萍一生疾恶如仇与黑暗统治作殊死斗争。1928年北京新闻界为他补开了追悼会。1949年4月毛主席亲自批示追认邵飘萍为革命烈士,1986年邵飘萍诞辰100周年,殉难60周年之际,全国新闻领导、省、市党政领导在金华婺州公园为邵飘萍铜像揭幕。

邵飘萍已成为中国百年新闻史上最光彩夺目的名字,他用他的鲜血染红了言论、新闻、出版自由的理想。中国新闻界赞誉记者专业精神的名言:“铁肩担道义,妙手出文章”,说的就是邵飘萍。他是我国民主革命时期杰出的文化战士、著名新闻工作者和新闻教育开拓者。他以报纸和通讯社为武器,宣传真理,抨击邪恶,锐意改革,为新闻事业贡献了毕生精力。他所著的《新闻学总论》和《实际应用新闻学》等,是我国最早的一批新闻理论著作。后人誉之为“乱世飘萍”、“一代报人”、“铁肩辣手,快笔如刀”等等。更有“飘萍一支笔,抵过千万军”的高度评价。

吴伟鸿(2014-12-05)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