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灾害
①干旱。干旱是吕梁最严重的自然灾害,吕梁素有“十年九旱”之称,其干旱季节分布规律是:一是春旱比较普遍,几乎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直接影响冬小麦返青及大秋作物播种;二是有些年份汛期推迟或无汛期,出现严重的旱年,直接影响农业丰收;三是秋旱时有发生,影响冬小麦的播种。1997年—2000年连续四年的干旱为历史罕见。
②冰雹。冰雹是吕梁主要农业灾害天气,随大风、强雷雨天气产生,有季节性明显,地方性强、灾情重等特征。吕梁冰雹分布特点是:山区多于平川,不毛之地多于森林草地;旱年多于涝年,白天多于夜间,下午多于上午。
③暴雨。吕梁市虽以旱著称,但在降水量集中时段常有暴雨发生,产生洪涝灾害,损失较大。1988年汾阳市洪涝灾害损失巨大,兴县1996年暴雨影响巨大。从统计资料分析,吕梁暴雨多出现在7月和8月,占全年总暴雨的80%,6月和9月占18%。暴雨分布是北部多于南部,山区多于平川。下午到傍晚出现机率最多。
④霜冻。吕梁霜冻特点为:南部无霜日多于北部,平川无霜日多于山区,年际变化较大。
⑤风灾。吕梁大风多出现在冬春季,尤其春季危害较重,因春季气温回升,土地解冻,表层失墒快,大风将表层干土刮起,形成扬沙或沙尘暴天气。据统计,吕梁大风多为西北偏北风,每年出现八级以上大风日数平均为7-10天。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