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吕梁市东西宽约142.16公里,南北长约200公里,全市总面积21132.7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13.5%,折合面积3169.9万亩,其中农业用地2308.17万亩,建设用地121.78万亩,未利用地739.95万亩。在农业用地中,耕地803.46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25.35%;园地22.53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0.71%;林地1193.09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37.64%;牧草地97.76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3.08%;其他农用地191.33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6.04%。[11]
水资源
吕梁市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14.47亿立方米,其中:河川径流量为11.1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为8.9亿立方米。水资源总量中河川径流(地表水)和地下水存在重复量,重复量包括河川径流量4.069亿立方米,柳林泉年径流量1.23亿立方米,河道渗漏、山前侧向补给地下水的地表径流0.207亿立方米,共计5.51亿立方米。根据吕梁的自然社会状况,水资源呈现以下特点:一是非常贫乏。按1999年地区人口334.54万人计算,人均占有量为433立方米,为全国人均水平的20%,比山西全省平均水平还少30立方米。按1999年地区耕地878万亩计算,亩均占有量为165立方米,为全国亩均占有量的11.5%,比山西全省平均水平少40立方米。二是分布极不均匀。首先干旱年和丰水年相差悬殊很大,降雨极值比相差达5.93倍。其次年内分配不平衡,占有水资源总量76.7%的河川径流,近三分之二的量集中在汛期,且以暴涨暴落的洪水出现。再次是区域分配不均,平川区每平方公里9万立方米,而山丘区每平方公里只有6.5万立方米,仅为平川区的72%。三是日趋衰减。根据《山西省水资源公报》(1997年)公布,1997年吕梁市水资源总量仅有8.821亿立方米,占多年平均径流量的57.1%,其中地表水占4成,地下水占6成。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