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名瓷“汝、钧、官、哥、定”之一。就目前的考证看,陶瓷古窑址在现今平顶山所辖的汝州、鲁山、宝丰、郏县及洛阳的汝阳南北150多公里内广有分布,大致分为两个自然区和6个生产区。
汝窑以烧制青釉瓷器著称,宋人叶寘在《坦斋笔衡》中记载:“本朝以定州白瓷器有芒不堪用,遂命汝州造青窑器,故河北唐、邓、耀州悉有之,汝州为魁。”可见汝窑是继定窑之后为宫廷烧制贡瓷的窑场。其器物多仿青铜器及玉器造型,主要有出戟尊、玉壶春瓶、胆式瓶、樽、洗。胎体细洁如香灰色,多为裹足支烧,器物底部留有细小的支钉痕迹。釉色主要有天青、天蓝、淡粉、粉青、月白等,釉层薄而莹润,釉泡大而稀疏,有“寥若晨星”之称。釉面有细小的纹片,称为“蟹爪纹”。汝窑烧宫廷用瓷的时间仅20年左右,约在北宋哲宗元祐元年(1086年)到徽宗崇宁五年(1106年),故传世品极少,被人们视为稀世之珍。
汝窑瓷器土质细腻,胎骨坚硬,做工精细,满釉支烧,釉中含玛瑙末,釉色润泽,其色有卵白、天青、豆青、微带黄色,天蓝等。当时评说天青为贵,粉青为上,天蓝弥足珍贵,有“雨过天晴云破处”之称誉。汁水莹厚,有如堆脂,视如碧玉,扣声如馨,汁中沙眼显露了蟹爪纹、鱼子纹和芝麻花。底有细小支钉满釉支烧。汝窑瓷器造型古朴大方,釉如碧峰翠色,晶莹明丽,清澈温润。前人描述“ 汁水莹泽,含水欲滴,釉如膏脂溶而不流 ,其釉厚而声如磬,明亮而不刺目”, 又有“似玉、非玉、而胜似玉”之赞美。 南宋人周辉的《清波杂志》云:“汝窑宫中禁烧,内有玛瑙为釉,唯供御拣退,方许出卖,近尤难得。”意思是:汝窑中有玛瑙末为釉的器物是宫中的专用瓷,非宫中用瓷不准使用玛瑙末为釉,汝窑精品选送入宫, 经御选后不合格的器物才允许出卖,实属难得之物。由于汝瓷贡器以玛瑙为釉,形成特殊色泽, 由于为宫廷烧制时限很短,产量有限,流传很少,南宋时已“近尤难得”。著名国画大师李苦禅先生曾说过“天下博物馆无汝者,难称得尽善美也。”汝州一带民间也有“纵有家产万贯,不如汝瓷一件”的口碑广为流传。目前,传世汝官窑器物不足百件,分别收藏在北京故宫博物院、台北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天津艺术博物馆、英国达维德基金会以及美国、日本、香港等私人收藏家手中。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