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宁市第一中学,创办于1920年2月,创办时命名为普宁县立第一中学,是普宁历史上第一所中学,校址在普宁县洪阳县城学宫。1939年为避日机空袭,迁到雨堂村、千金湖村和枫安村上课。1945年迁回原址。1949年10月,人民政府接管学校,将普宁女子师范学校并入,命名为普宁县第一中学。1953年迁入德安里办学。1967年改名红卫中学。1972年改名洪阳中学。1979年恢复普宁县第一中学校名。1993年改名普宁市第一中学。1993年国庆节迁入白沙坛校区办学。学校几度迁徙,几度风雨,至今已有近百年的历史,一直矗立在洪阳的大地上。[1]
普宁一中在普宁的文明教育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近百年来为国家社会培育了万千英才,揽括政界、学界、商界巨子,其桃李遍天下。学校现是一所高级中学、普宁市副重点中学、揭阳市一级学校,国家级定点考场。有88个班,学生5300多人。师资实力雄厚,在职教职员工385人,其中教学人员基本都是本科以上学历,本科以上学历347人,研究生以上学历3人,中学一级职称以上171人,中学高级职称33人,受省级以上奖励的教师有20多人。[1]
学校规模
学校现有二个校区,总占地247.5亩,建筑面积63540平方米。学校各类实验室、图书馆、阅览室、计算机室等教学设备齐全、先进,藏书187150册。教室全部使用电子白板,有篮球场、足球场、田径场等各类运动场,校园教学区、运动区、生活区等动静布局合理,环境优美幽雅。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学校坚持“团结、勤奋、严谨、进取”的八字校风和“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提出“全面发展,培养特长”的办学模式和“厚德载物,自强不息,精细严谨,人人成才”的教育思想,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严格治校,严谨治学。教师敬岗爱业,勤恳负责;学生勤奋好学,纯朴活泼。校风良好,成绩显著。[1]
学校沿革
普宁市第一中学,历史悠久,培养的人才遍布海内外。校址原设洪阳镇西门学宫,初为普宁县立中学。
1925年在原校址学宫的惠风亭成立普宁县第一个共产主义青年团支部,方方为团支部书记。
1928年易名为普宁县立第一初级中学。
1939年三四月间,为防日寇空袭,学校迁至城东4公里处的雨堂村,借黄氏宗祠作主校舍,部分教学班分设在千金湖和枫安村。
1940年8月,学校招收第一届高中生,遂名为普宁县立第一中学。
1945年三四月间,学校迁回原址。
1949年10月,普宁县人民政府接管,年底将原普宁县立女子师范学校并入。
1952年8月学校迁至德安里。
1967年易名为红卫中学。
1972年改为洪阳中学。
1979年复名为普宁第一中学。
1982年定为县副点中学。
1993年改名普宁市第一中学。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