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水席

家乡区县: 洛阳市洛宁县

水席特点
编辑

洛阳水席的特点:
一是有荤有素,素菜荤做,选料广泛,天上的飞禽、

洛阳水席2
地下的走兽,海中 的游鱼,地里的菜蔬均可入席。可以根据设席者的经济状况,可简可繁,丰俭由人。
二是有汤有水,味道多样,酸、辣、甜、咸俱全,几乎所有的人均能找到合自己口味的菜肴,舒适可口。
三是上菜顺序有严格的规定, 搭配合理,选料认真、火候恰当。
洛阳水席,历史悠久,古今驰名。红白大事,宴请宾客,率先用之。洛阳水席又分为高、中、低三个档次,可据情而定,故深受城乡人民的普遍欢迎,千年以来,久传不败。
洛阳水席,来自民间,是洛阳一带特有的传统名吃。酸辣味殊,清爽利口。唐代武则天时,将洛阳水席旨进皇宫,加上山珍海味,制成宫廷宴席,又从宫廷传回民间。遂形成特有的风味。因仿制官府宴席的制作方法,故又称官场席。[4]
8现状
编辑

现如今洛阳水席可谓是店铺林立,各家口味不尽相同。据了解,截至2006年,洛阳经营水席的大小饭店有上百家,兼营水席的数不胜数。但是,至今在外地专营的“洛阳水席”却很少,兼营水席的酒店也寥若晨星。业内一些人士认为,“洛阳水席”走不出去,根本原因有两个:一是资金问题,二是管理问题。据了解,“洛阳水席”主要专营店周转资金普遍紧张,企业再创业将承受巨大压力。特别是到外地经营,更需要筹措大量资金,企业不敢冒这个风险。此外,政府相关部门没有鼓励企业向外拓展的优惠扶持政策,企业更是不敢轻举妄动“洛阳水席”专营店多是“老字号”的国有餐饮企业。在机制转换过程中,企业管理层过于求稳,缺乏向外进军的魄力。同时,适应市场的新型管理人才缺乏,无力他顾。不仅如此,有着千年历史的“洛阳水席”存在两大发展隐患:市场混乱、面孔陈旧具体表现为:水席市场鱼目混珠,质量参差不齐,从整体上影响了“洛阳水席”在顾客心目中的声誉。“洛阳水席”千百年来从宫廷走向民间,很多烹饪工艺失传,现存的品种没有多大改变。在人们需求日益提高的现代社会,“水席”亟待改变千年一面的陈旧状况。俗话说:“打铁先得自身硬。”一些专家指出:“洛阳水席”要想中原突围,必须首先解决这些问题。在规范市场方面,“洛阳水席”应当通过协会作用,推行市场准入制,制定标准化操作规范,加强行业自律,规范市场竞争。在推陈出新方面,则需要不断挖掘、提升,满足当今人们的需求[2] 。
9标准出台
编辑

由洛阳市起草、制定的《洛阳水席质量与服务规范》(以下简称《规范》)正式通过了省质监局的审定,并将于2013年11月5日起实施。
菜品标准

前八品(八个凉菜)、四镇桌(四个代表性菜肴)、八中件(八个热菜)、四扫尾(四个小件热菜),二十四道菜为全席。
菜品质量

水席所用水为天然矿泉水,其水质应符合GB8537的规定。此外,各个菜肴所用的主料、辅料、烹调方法等要求也非常详细。比如,大家熟悉的生氽丸子,要求瘦肉200克、蛋清40克、淀粉10克、葱姜水90克、高汤450克、食盐2克、味精2克、香油1克。
服务规范

仪容仪表、餐具摆放等均有要求,其中提到开餐前,服务员用唐式服务礼仪进行开餐介绍,主要讲解熟悉的菜品和特点,以及按照具体的菜品顺序上菜[5] 。
10洛阳燕菜
编辑

洛阳水席的头道菜是“牡丹燕菜”,原称为“假燕菜”。所谓“假燕菜”,就是以它物假充燕窝而制成的菜肴。这个作假的源头也发生在武则天身上。
传说武则天称帝以后,天下倒也太平,民间发现了不少的“祥瑞”,如什么麦生三头,谷长三穗之类,武则天对这些太平盛事当然是满心高兴,十分感兴趣。一年秋天,洛阳东关外地里长出了一个大白萝卜,长有三尺,上青下白,这个异常庞大的白萝卜,理所当然被当成吉祥之物敬献给了女皇。武则天很是欢喜遂命皇宫御厨将之做菜,来 一尝异味。 萝卜能做什么好菜呢,但女皇之命又不敢不遵,御厨没有办法,只好硬着头皮,对萝卜进行了多道加工,并掺入山珍海味,烹制成羹。武则天品尝之后,感觉香美爽口,很有燕窝汤的味道,就赐名为“假燕菜”。从此,武则天的菜单上就加了“假燕菜”, 成为武则天经常品尝的一道菜肴。 女皇的喜好,影响了一大批贵族、官僚,大家在设宴时都要赶这个时髦,把“假燕菜”作为宴席头道菜,即使在没有萝卜的季节,也想法用其他蔬菜来做成“假燕菜”, 以免掉身价。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宫廷和官场的喜好,极大地影响了民间的食欲,人们不论婚丧嫁娶,还是待客娱友,都把“假燕菜”作为桌上首菜,来开始整个宴席。后来,随着时代的推移,武则天的赐名逐渐湮没,人们将之称为“洛阳燕菜”,或简称为“燕菜”。
“国色朝酣酒,天香夜袭衣”,洛阳是著名的牡丹城,人们又将富有神奇传说,娇艳华贵的牡丹和燕菜结合了起来,使之更富有鲜明的洛阳特色。1973年10月14日,周恩来总理陪同加拿大总理特鲁多来洛阳参观访问, 洛阳的名厨为他们做了一道清香别致的“洛阳燕菜”只见一朵洁白如玉、色泽夺目的牡丹花,浮于汤面之上,菜香花鲜,赢得贵宾们的拍手叫绝,周总理也风趣地说道:“菜里开花了”。所以人们后来又把燕菜称为“牡丹燕菜”,菜以花名,花以菜传,两者相得益彰,名声更大了。

真静游(2014-12-06)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