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简介
开元寺位于广东省潮州市区中心。前身为荔峰寺,唐代开元二十六年(738年)敕建开元寺,元代改为“开元万寿禅寺”,明代称:“开元镇国禅寺”,又称”镇国开元禅寺”,加额“万寿宫”,俗称开元寺一直沿用至今。向为历朝祝福君主、宣讲官府律令之所。以地方宽敞、殿阁壮观、圣像庄严、文物众多、香火鼎盛而名闻遐迩,为粤东地区第一古刹,有“百万人家福地,三千世界丛林”之美誉。
二、建筑风格
公元738年,崇信佛教的唐玄宗下诏以当时的年号“开元”为名,在全国十大州郡各建一座寺庙。
于是,在我们古城潮州修建了一座占地百余亩的开元寺。一千多年后的今天,这里依旧香火不断,是全国仅存的四大开元寺之一。
天下名寺多是依山傍水,而潮州的开元寺却居于闹市之中。在距开元寺一百多米的路边,还保存着当年僧人们使用过的古井。
这座千年古寺占地面积约20000平方米,整座寺院既保留了唐代的布局,又凝结了宋、元、明、清各朝各代的建筑艺术。
天王殿,是开元寺的主要建筑,至今仍保留着宋代的建筑风格,也是中国古代木结构建筑的杰作。整座殿堂全部用当时最好的木料架筑,构件之间的拼接,毫无锤凿痕迹,始终不受气候的影响而严丝合缝。从天王殿的32根石柱计算,应为九开间,而大殿实际面阔有十一开间,进深四间,和北京故宫的太和殿一样的面阔。 “天王殿里面那些斗拱应该也是很科学的,日本奈良有个东大寺,他们一直找不到它的祖庭是在什么地方。后来同济大学的专家教授们到了潮州才发现,这里就是原来日本奈良东大寺,它那基本布局就是参考我们潮州开元寺的。”
佛教在中国唐代达到了最盛期,以佛教为纽带,中国和一些信奉佛教的国家来往密切。许多国家的学问僧、求法僧来到中国研习佛法。
在开元寺里供奉着一座红铜宝鼎,上面有汉文题款:开元寺禅堂香炉一座永远供养三韩弟子任国祚,这是开元寺曾经培训朝鲜僧人的实物见证。当年的开元寺里,来自不同国家的僧侣们在这里研习佛法,开元寺成为中外佛教文化交流的重要场所。
三、历史文物
经幢
本寺唐宋元明清民国历代文物,经文革十年劫难,大量被毁,而所存仍然甚富:天王殿、大雄宝殿前四座石经幢,分别为5米8层、7米25层,由石雕构件迭砌而成,乃开元寺始建时所造,已历一千二百馀年,虽石表严重剥蚀、图象斑驳,但其线条明快、手法凝炼的雕刻如力士、覆莲、双龙夺宝等图案以及《准提咒》、《尊胜咒》及梵文尚隐约可见。
栏楯和围栏
大雄宝殿前栏楯和殿前月台围栏78块,分别雕刻“释迦牟尼出家”、“白马窬城”、“青山断发”等佛教故事;珍禽异兽、奇花异草,触目皆是。栏正中“佛日增辉,法轮常转;皇风永扇,帝道遐昌”的石刻大栏板,每字如斗大,也是唐代佛教艺术文物。
红铜香炉
大殿内一座造型典雅精巧的红铜香炉,炉沿镌刻汉文“开元寺禅堂香炉一座永远供奉三韩弟子任国祚”。(三韩是新罗、百济、高句麓,即今之韩国与朝鲜),据传为唐代来此参学的韩国僧人所赠,1986年中国佛教协会赵朴初会长莅寺时,曾驻足观赏良久。
大铜钟
殿内东侧悬挂着重三千馀斤、高1.7米,口沿105公分的大铜钟,是宋代政和四年三月(1114年)潮州金刚经社铸造供奉开元寺的,钟面平滑,工艺精良,无砂眼铸痕,历数百年天天撞击,至今仍音声悠扬,完好如新。
香炉
文物室中陈列着元代泰定二年(1325年)似陨石雕就的大香炉,六层圆形,高1.4米,重950斤,底层以八个兽头作炉脚,第二层呈八棱形,分别雕刻八幅梅花鹿动物浮雕,三层、五层分别雕覆莲瓣,巧妙衔接呈球状的第四层金束腰,第六屠为炉体最上层,呈正圆形口沿,宣径达84公分,口沿边高18公分。上刻飞天图纹浮雕,炉口阴刻铭文:“大元泰定二年,岁次乙丑二月八日奉政大夫连州知州兼农事徐震谨舍石香炉一座入於潮州路开元万寿禅寺永充供养”。整座香炉设计独特,线条流畅,素有“天上的材料,人间的工艺”之称。
大云版
大雄宝殿东侧通廊斋堂前,悬挂着铸於元代至正六年丙戌(1346年)的铜质大云版。上有铭文,工艺精美,经六百馀年风雨侵蚀,天天敲击,仍完好如初。
千佛塔
寺内还有一座金漆木雕千佛塔为潮州明代的木雕精口,塔高六尺,呈六角形,计有七层,各层图案变化多端,金瓦翘檐,各悬风铃,门户相望,栏循交错,各层圆拱门之内,均刻佛像,门前则分别雕十八罗汉、二十四诸天神像,塔顶坚五层玲珑剔透小塔。整座千佛塔,结构复杂,精雕细刻,有很高的工艺和文物价值,是古代广东境内四座千佛塔之一。此外,尚有长九尺,高五尺,多层相迭,雕刻奇花瑞兽的金漆木雕大香案,上刻“万历七年岁次已卯季冬朔旦东莆陈妙月喜舍”。
经书
藏经楼中,珍藏着清代乾隆年间《龙藏》一部,系当时年居八十高龄的开元寺方丈静会法师餐风饮露,步霜踏雪,历尽艰难险阻,跨越万水千山,晋京所请,共7240卷,分装在724函中,当年只印100部,迄今完整保存下来的已屈指可数。1987年国家文物局和国家出版署批准重印“龙藏”,因乾隆下诏撤毁部分经版和经书,致全书残缺不全,为补齐全书,文物出版社派员走访全国十多个省区寻找底本,以补缺损,最後在这里找到被乾隆毁版的四函经书,得以补版,足见其珍贵之极。 寺中还有智诚法师抗日战争期间闭关三年刺舌血书写的《大方广佛华严经》一部,八十馀万字,字字端楷,一丝不苟。时人赞曰:“三年般若心参透,一部华严血写成。”
四、 全国四大开元寺之一潮州开元寺
全国现存的四大开元寺为潮州开元寺、济南开元寺、正定开元寺、泉州开元寺。 潮州开元寺座落在潮州市区开元路。建于唐玄宗开元二十六年(738年)。当时,唐玄宗诏令全国挑选十大州郡,各建大寺。以当时的年号“开元”为名。潮州开元寺便是其中一个,元代称开元寺为开元万寿禅寺,明代起改称为开元镇国禅寺至今。开元寺经历代修建。带有宋、元、明、清的建筑风格和艺术特色。
开元寺规模庞大,肃穆壮观。原占地100亩(现存20.3亩,约13516平方米),是一组较完整的唐代宫殿式四合院建筑群。山门外的照壁,嵌有“梵天香界”石刻。内分四进,首进为金刚殿,二进天王殿,三进为主体建筑大雄宝殿。后进为藏经楼。东、西两廊纵深60余米。建有观音阁、六祖堂、地藏阁、方丈厅等。
开元寺古朴雅致,处处闪烁着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1980年,开元寺进行大规模重修,千年古刹又重放光彩。每天,前来朝拜旅游的海内外人士络绎不绝,不胜其数。
开元寺座落在潮州市区开元路。建于唐玄宗开元二十六年(738年)。当时,唐玄宗诏令全国挑选十大州开元寺建郡,各大寺。以当时的年号“开元”为名。潮州开元寺便是其中一个,元代称开元寺为开元万寿禅寺,明代起改称为开元镇国禅寺至今。开元寺经历代修建。带有宋、元、明、清的建筑风格和艺术特色。
开元寺规模庞大,肃穆壮观。原占地100亩(现存20.3亩,约13516平方米),是一组较完整的唐代宫殿式四合院建筑群。山门外的照壁,嵌有“梵天香界”石刻。内分四进,首进为金刚殿,二进天王殿,三进为主体建筑大雄宝殿。后进为藏经楼。东、西两廊纵深60余米。建有观音阁、六祖堂、地藏阁、方丈厅等。 开元寺古朴雅致,处处闪烁着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1980年,开元寺进行大规模重修,千年古刹又重放光彩。每天,前来朝拜旅游的海内外人士络绎不绝,不胜其数。
2001年06月25日,潮州开元寺作为唐至清时期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五、粤东第一古刹——潮州开元寺
开元寺, 唐代开元二十六年(738年)敕建。前身为“荔峰寺”,元代改为“开元万寿禅寺”,明代称“开元镇国禅寺”,又称“镇国开元禅寺”,加额“万寿宫”,俗称“开元寺”一直沿用至今,是粤东地区第一古刹,经历一千二百馀年,仍保持着唐宋宫殿式庄严肃穆的建筑风格,被誉为“古代建筑艺术明珠”,有“百万人家福地、三千世界丛林”的美誉。2001年06月25日潮州开元寺作为唐至清时期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六、 开元寺之“ 宝 ”
开元寺是三进式的大殿,一进红墙绿瓦的四条大圆柱式的建筑,翘角青脊,恍如凤头也如龙尾。两边是辅助的厢房。门上挂着一个牌匾“开元寺”三字,两柱对曰“三千世界丛林,百万门徒祸福”,在外表来说,潮州的开元寺很是平凡。入庙,才发现它的古老与不平常。中国的庙宇大部分在文革已毁,现在所见的大都是80年代重建的。可是开元寺1000多年来,依然如此完好,这不得不佩服潮州人的精明,但又要归功于潮州人信佛,而且是忠实的信徒。据介绍,开元寺三宝是 “塔、鼎、佛”,但却有人说它的宝是“开元”。这使得人们不禁会问什么是开元?所谓的开元寺,意思就是长生寺,是研究养生、长生道理的。怎么说呢?佛说,心中有佛,即有佛。又道是“色即是是空,空即是色”于是想长生的人就吃斋、诵经。开元寺就是诵经、吃斋、敬佛的圣地,让善男信女可以“长存”难道不是开元?
开元寺的所谓开元,就是上进那三个“金光闪闪”的佛祖像。与佛相对,右边的是主“过去的”,中间是主“现在”的,也是今生的;而左边的佛是主“未来”也就是死后的归宿。既然如此,那么三个佛怎么就称来“开元寺?”学问也就在这里了。也就是说,人的“过去”、“现在”、“未来”如果你能够在佛经中感悟,找到了“三者”的合一的路“永恒”,或者像嫦娥偷到仙丹吃了而飞升的话,也就如《黄庭经》说的“可长存”这就是开元寺的原由。。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