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交通状况

家乡区县: 郑州市金水区

郑州交通、通讯发达,处于中国交通大十字郑州
郑州
架的中心位置。郑州铁路运输尤为发达,被称为“火车拉来的城市”;陇海铁路、京广铁路在这里交汇,107国道、310国道、京港澳高速公路和连霍高速公路穿境而过,郑州新郑国际机场与国内外30多个城市通航。拥有亚洲规模最大的铁路客运站郑州东站、亚洲最大的列车编组站郑州北站和中国最大的零担货物转运站圃田西站,有一类航空、铁路口岸和公路二类口岸各1个,货物可在郑州联检封关直通国外。邮政电信业务量位居中国前列,是华中地区一个铁路、公路、航空、邮电通信兼具的综合性核心交通通讯枢纽。郑州优越的中心地理位置及铁路优势,使得从郑州到达国内各地都非常方便快捷。随着各项交通设施的陆续完工,郑州将实现客专、城际铁路、公路客运、公交、出租和航空之间的零换乘。

铁路

19世纪末,在两广总督张之洞的提议下,清廷决定修建芦汉铁路(京广铁路)。由于郑州段的黄河上最适宜修建铁路大桥,芦汉铁路便取道郑州并在郑州设立火车站。芦汉铁路修建不久,另一条东西走向的汴洛铁路(陇海铁路)以郑州火车站为中心向东部的开封和西部的洛阳修建,并于1909年12月建成。至此,中国铁路史上第一个黄金十字架在郑州形成,郑州成为中国铁路第一大枢纽。

中华人民共和国初期,历经战乱的郑州一片萧条,1952年10月31日,时任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视察郑州,表示要把郑州火车站建成远东地区最大、最完善的客运大站,以符合郑州在中国铁路的地位。1956年,中央拨款113万元对郑州火车站进行改造。1989年,郑州北站成为中国首个综合自动化铁路编组站,同时也是亚洲最大的铁路编组站。[62]郑州铁路局最盛时期的管理范围曾包括河南全省以及周边的山西、陕西和湖北的部分铁路。2003年上任中国铁道部长的刘志军通过一系列的改革使郑州铁路局的地位在一定程度上被削弱。但优越的地理位置决定了郑州是中国南北和东西走向的铁路线上重要的客运和物流枢纽的地位不会随人为因素而改变。

根据中国的国家规划,未来重点建设的全国8个铁路枢纽城市中,郑州是北京、上海、广州之后位列第四的中国铁路枢纽建设核心城市之一,是华中区域交通核心城市。建设中的京港客运专线以及徐兰客运专线交汇于郑东新区的郑州东站。国家高速铁路网建成后,郑州将成为中国少有的线路最高时速达350公里的高铁干线枢纽之一(国家高铁网有一部分是时速250公里的线路)。2008年,郑渝客运专线(郑州-重庆)被提上国家铁路干线建设研究日程。一系列的举措,将使郑州的铁路枢纽地位得到进一步加强。另有郑州至合肥、郑州至太原以及郑州至济南的高速铁路处于前期研究阶段。

城际铁路

中原城市群城际轨道交通规划期限为2009年到2020年,先期先建7条城际轨道,合计里程约496公里。远期展望到2030年,增建6条城际轨道。根据河南省与原铁道部的合作计划,2009年12月,郑州至新郑国际机场、郑州至开封、郑州至焦作三条城际铁路开工建设;2013年,郑州以及中原城市群将拥有首批城际铁路,远期规划还有郑州至洛阳、郑州至新乡等数条城铁。建成后的城铁将最终形成以郑州为中心、洛阳为副中心,以京广、陇海为主轴、连接中原城市群地区的“‘十’字加半环线”网络构架,覆盖中原城市群的“一小时交通圈”,使河南省成为世界上铁路密度最高的区域,促进河南省形成现代化的铁路体系,提高河南的铁路枢纽地位,构建交通区位优势。

民航

郑州新郑国际机场是4E级国际机场,简称新郑机场,ICAO代码ZHCC,IATA代码CGO。新郑机场是北京首都机场的后备机场,也是中国民航局确定的中国八大区域性枢纽机场之一。中国南方航空和深圳航空在郑州设有基地。2008年鲲鹏航空将总部由西安搬迁至郑州,成为在新郑机场设立总部的第一家航空公司。

2007年河南商人庞玉良收购德国帕希姆国际机场,并促成新郑国际机场与德国帕希姆国际机场的商务关系,开启郑州至德国直达航线并将郑州航空港保税区建设成中国最大的航空港保税冷冻、冷藏及保税加工的保温、保鲜基地。2008年,新郑国际机场成为首批可直航台湾的机场之一,目前由中国南方航空公司、深圳航空和中华航空三家公司经营郑州至台湾的飞行业务。国际航线上,有定期前往韩国首尔等地的航班,以及部分包机航线。2009年,郑州机场旅客吞吐量达到734万人次、货邮吞吐量7万吨,截止2010年,共有17家航空公司在郑州机场运营,开通航线78条,通航55个城市和地区,每周航班1400多个。2010年以来,郑州机场引进了国内外一些知名的货运航空公司,开通郑州经莫斯科至欧洲的定期国际货运包机航线,郑州的货物可直达莫斯科、阿姆斯特丹、法兰克福、卢森堡和布拉格等十多个城市。

公交客运

郑州市内约有200余条公交线路,有城际公交、城市公交、都市区公交和旅游公交四种公交类型,能方便地到达城区各处。为应对私人轿车不断增长造成的交通拥堵,郑州市规划建设“公交都市”示范城市,提高公交出行的分担率,从而缓解交通压力。由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和美国3E交通系统咨询公司的规划师徐康明联合规划设计的郑州快速公交(BRT)于2008年动工,已于2009年6月份投入运营。一期工程总长140公里,包括沿二环路的30公里长的B1环线以及多条支线(B11、B12、B13、B15、B16、B17、B18、B19)连接B1和市内其他地区。郑州快速公交开通之后,吸引了海内外不少城市到郑州考察BRT运营情况。

地铁

2000年9月郑州市开始编制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2009年2月中国国务院批准郑州地铁建设规划。根据规划郑州地铁将有6条轨道交通路线组成,至2015年,1号线一期和2号线一期完工,两条地铁线路呈“十”字形,在郑州紫荆山交会。至2020年,1号线、2号线一期,3号线、4号线一期将形成“井”字形的骨架线网。一期工程于2009年06月06日开工,2013年12月28日郑州地铁1号线开始运营。

高速公路及城市路网

郑州市是国家公路网主要枢纽之一,有多条国家和地区性高速公路连接省内所有城市和省外城市。以郑州为中心的中原城市群地区是中国高速公路网密度较大的区域之一。截止2011年,郑州市市域骨干路网总里程为1297.7公里,其中市域高速公路共7条,里程达418.6公里,快速通道109.9公里,国道和省道干线公路769.2公里。

郑州市的路网由环路和放射道路组成,至2010年,郑州共有四条环路,四环道路覆盖面积达650平方公里,郑州中心城区放射线路总里程为460公里,至2015年拟新增350公里,达到810公里以上,形成以主城区为核心,向东、西、南、北四个方向放射格局。

t116(2014-12-06)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