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贫困县“四荒”治理如何演变为非法开矿?

家乡区县: 山西省天镇县

新华网太原8月1日电(记者原勋)一个国家重点扶持的贫困县,几年前出台了“四荒”资源改造治理办法,本想以此拉动农村经济发展。但实施几年后,人们发现,国家铁矿资源流失,耕地河流惨遭破坏,村庄更加破败不堪……究竟是何原因导致当初的“四荒”改造走了样?

山西省天镇县属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2008年,天镇县人民政府出台了农村“四荒”资源改造治理办法,并成立了农村资源综合管理中心。所谓“四荒”,是指荒山、荒坡、荒沟、荒滩;对“‘四荒’资源治理”,是指在这些地域范围内,发展涉农产业,拉动农村经济发展。

在天镇县大肆拍卖“四荒”资源的背景下,广东、上海、福建、浙江、河北、辽宁等10多个省份的600多位“铁老板”纷纷跑到这里,少则几百万,多则上千万的资金投向了开采荒山的项目上。

时任天镇县常务副县长的王普生说,2008年“四荒”拍卖时,全国各地来的老板非常多,总共拍卖达3亿多元,签发出600多份资源治理开发权承包确认证书,拍卖“四荒”地达5万多亩。

然而,承包到“四荒”地的老板们并没有在这片荒地上发展涉农产业,而是抓紧时间“挖山选铁”,致使山体地表遭到破坏,耕地和林地也难逃厄运……

吴家湾村村民袁自忠无奈地告诉记者,村周边耕地的黄土只有1米厚,下面是含有铁砂的沙土。经过机选出来的铁砂可以卖到200多元一吨,做成铁精粉的话就可以卖到每吨800多元。“在这里承包荒山的老板,根本没有进行荒山改造,而是冲着地下的铁矿来的。”袁自忠说。

据了解,仅新平镇平远头村就有300多亩耕地被毁,而在逯家湾镇永嘉堡村已经有1公顷的林地被开膛破肚……天镇县城依旧破烂不堪,原来的“四荒”地不但没有得到治理,反而被破坏性地大开发,成了千疮百孔的荒地。

冯艳霞(2014-12-06)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