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志 丹

家乡区县: 山西省柳林县

刘志丹(1903—1936),原名刘景桂,陕西省保安县(志丹县)人。

民国11年(1922)秋考入榆林中学,第二年被选为学生会主席。民国13年(1924)在校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民国14年(1925)加入中 国共产党。是年赴广东黄埔军校学习。毕业后回到陕北,先后任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总政治部组织科长、第四路军政治处处长。其后,历任西北工农革命军革命军 事委员全主席、中共陕北特委军事书记、西北反帝同盟军副总指挥、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队总指挥、红四十二师师长等职。

民国23年(1934)春,红四十二师转战陕南和关中一带,恢复了红二十六军。同年7月,刘志丹率主力北上,配合陕北各地的游击队、赤卫队,连续打击进犯之敌,粉碎了蒋介石反动派对陕甘革命根据地的第一次“围剿”。

民国24年(1935)2月,刘志丹任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兼二十六军、二十七军前敌总指挥。蒋介石调集陕、甘、宁、晋等六万兵力向陕甘根据地发 动进攻,刘志丹率领红军再次粉碎了蒋介石发动的第二次“围剿”。俘敌2000余人,解放了延长、延川、安塞、安定、保安、靖边六个县城,使陕甘和陕北革命 根据地连成一片,成为当时全国仅有的一块红色革命根据地。游击战争扩展到30多个县,土地革命运动得到空前的发展。

是年7月,蒋介石又调集十万兵力,对陕甘革命根据地发动第三次“围剿"。刘志丹根据敌强我弱的实际,集中红军主力各个击破敌人,在延川永平与红二十五 军会师,合编为红十五军团,刘志丹任副军团长兼参谋长。同年10月,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吴起镇,与红十五军团会师后,在毛泽东直接指挥下,直罗镇一仗,彻底 粉碎了蒋介石向陕甘边区发动的第三次“围剿”。之后,刘志丹历任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任、瓦窑堡警备司令、北路军总指挥、红二十八军军长等职。

民国25年(1936)初,中共中央作出了红军东征决策。4月1日,刘志丹军长、宋任穷政委、裴周玉军特派员等领导,率红二十八军从陕北佳县北横渡黄 河,进入山西沿黄河地区。4月6日,中央军委急电命令二十八军向离石以南沿黄河地区进发并相机攻击中阳三交镇,以牵制和调动敌人。刘志丹立即从临县白文镇 率部出发,经方山县境,离石县之大武镇及城郊,中阳县金罗和留誉等地,于14日凌晨抵达三交镇南与镇一沟之隔的党家寨村。

三交镇居黄河东岸,依山傍水。镇南脚下有一条大石沟,沿沟筑有六个碉堡,组成强大的火力网,封锁大沟。党家寨村西的大圪达山顶为三交镇的制高点,守敌筑有碉堡等工事,东可制从党家寨进攻三交的兵力,北可封锁黄河天险。

当日晨九时许,红军开始从镇南向守敌发起攻击。三交易守难攻,阎军一个团武器精良,弹药充足。战斗到下午五时左右仍攻而不克。刘志丹军长带领警卫员魏成功、谢文祥与军特派员裴周玉一起来到战火纷飞的前沿阵地,再次观察敌情,不幸被一颗流弹击中胸部,壮烈牺牲。

噩耗传出,全军将士万分悲痛,发誓痛击敌人,为刘军长报仇。是日天黑时分,陕北水手贺忠孝、郝有启、郝明有等从绥德沟口村撑船过河,当晚将刘志丹遗体运送陕西,用担架连夜转送中央所在地瓦窑堡。

中共中央和陕北军民为刘志丹在瓦窑堡举行了隆重的追掉会。为永远纪念这位人民英雄,把保安县改名为志丹县。民国32年(1943),又在城北建立了刘 志丹烈士陵园,党和国家领导人致挽词悼念。毛泽东主席的题词是:“群众领袖,民族英雄”。周恩来副主席的悼词是:“上下五千年,英雄万万千,人民的英雄, 要数刘志丹”。

张彩林(2014-12-06)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