泗洪,位于碧波万顷的洪泽湖西岸,悠久的文明积淀了名闻遐迩的历史遗迹、名人踪迹,多情的自然孵育出丰富灿烂的田园诗画、迷人风光。这里是回归自然、修身养性之仙境,这里是陶冶情操、净化心灵之圣土。
泗洪,是一片绿色的原野。这里生态优越、风光秀丽、景色迷人。有亚洲最大的美洲黑杨种质资源库、150万亩农田林网、63万亩成片林,有烟波浩淼、日出斗金的洪泽湖,有自然天成、充满神奇的穆墩岛,有万顷荒野、原生世界、5万公顷的国家级洪泽湖湿地自然保护区,还有万鸟翔集、景象壮观的鹭鸟园,国家AAAA级景区洪泽湖湿地公园等。森林公园养人之肺,原生湿地养人之肾,万顷荷苑养人之心。泗洪已成为“中国最佳原生态旅游目的地”、“中国最佳生态宜居旅游目的地”,是都市人休闲养生首选之地。
泗洪,是一片红色的圣地。抗日战争时期,泗洪被称为“淮北延安”,是新四军四师师部所在地、全国19个抗日民主根据地之一、皖东北和淮北抗日民主根据地中心,刘少奇、陈毅、彭雪枫、江上青等都在这里战斗和生活过。境内有泗洪烈士陵园、雪枫墓园、朱家岗烈士陵园等多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泗洪,孕育古色的文明。5万年前下草湾人在此逐水而居,繁衍生息,是人类的发源地之一。境内著名的“双沟醉猿”,距今已有1200万年以上的历史;醉猿故乡——双沟,被联合国粮农组织命名为“最具天然酿酒环境和自然酒起源的地方”;梅花顺山集遗址,出土文物的年代距今约8000年,是江苏最早的新石器环壕聚落遗址;西周为徐国的中心,吴越文化和楚徐文化在这里相互渗透和融合。此外,境内还拥有彰显诚信的“季子挂剑台”、古泗州十景之一的“隋堤烟柳”古汴河、明朝三部尚书金纯“金公祠”、鲁肃故里“子敬泉”等多处历史遗迹。
(一)绿色生态游
洪泽湖湿地公园——万顷芦荡看飞鸟
洪泽湖湿地公园泗洪县充分利用洪泽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资源优势打造的集生态休闲、观光游览、科普教育等为一体的旅游景区。2008年以来,洪泽湖湿地公园相继被评为中国十大生态休闲基地、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省级自驾游基地、长三角世博主题体验之旅示范点。目前已建成多媒体展示馆、湿地生态博物馆、千荷园、湿地芦苇迷宫、水上演艺广场等旅游景点,建有水上网球场、沙滩浴场、水上运动中心等健身运动项目,配套建设了金水度假村等服务设施。景区内湖水浩淼,原野广袤,荷苑飘香,曲桥蜿蜒,芦荡深深,百鸟齐鸣,置身其中,宛如走进一幅原始、自然的旖旎画卷。
穆敦岛景区——大湖孤岛荷花红
穆墩岛位于泗洪县半城镇境内,面积1.96平方公里,是洪泽湖中最大的岛屿,千百年来,虽历经数次特大洪水,穆墩岛却神奇地水涨岛涨,始终安然无恙。该岛四面环水,冬暖夏凉,气候独特,景色秀美,有湖色与轻舟相伴,是亲近自然、放飞心情的理想之所,令人心驰神往、留连忘返。目前已建成穆墩岛假日酒店、产权式公寓、上岛码头等项目。规划全面建设穆墩岛生态、养生旅游度假设施,重点建设湖钓俱乐部、游艇俱乐部,形成健康中心、商务中心、水上运动中心,融入佛家文化因素,体现多种养生、娱乐功能。
柳山湖景区——神奇的地下河山
柳山湖景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位于泗洪县石集乡柳山村,景区占地面积500亩,主要包括佛教文化区、地质公园区、象棋文化区、拓展训练区、百果园区、儿童游乐区、生态餐饮区等。景区以神奇的地下山、地下湖等秀美的自然风光和千年汉墓、神秘石棺、兴云寺等丰富的人文资源而独具魅力,景区融文化旅游、观光休闲、农家乐、拓展训练等多种功能于一体。
洪泽湖湿地森林公园——让童真主宰自己
洪泽湖湿地森林公园,国家AAA级旅游景区,位于泗洪县城头林场,紧邻洪泽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占地面积1.22万亩,园内森林繁茂、空气清新,湖水澄碧、百鸟鸣唱、野趣浓郁,建有名贵树种园、乡土植物园、观鸟园、休闲生态园等,是集森林观光、会议旅游、休闲度假、参与性娱乐为一体的湖滨特色森林公园。
洪泽湖湿地(临淮)森林温泉度假区——释放自我 溶入自然
洪泽湖湿地(临淮)森林温泉度假区位于泗洪县陈圩林场境内,四周环绕万亩水杉林,草木葱茏、空气清新、百鸟鸣和、清幽怡人,是一个绿色的天然氧吧。度假区内设高档别墅区、温泉浴区及五星级标准大酒店,集居住、休闲、度假等功能为一体。洗浴中心温泉井深达2500米,井口出水温度约52°,日出水量达3500立方米,其水温、水量、水质以及含有用矿物质及微量元素均居江苏首位、华东一流。
王沙岛风景区——梦幻般的黑沙碧水
王沙岛风景区位于泗洪县临淮东北约2公里的洪泽湖中,是洪泽湖上一个美丽神秘的岛屿,登岛四眺,渔村烟柳,堤岸泊舟,一幅悠闲景象。王沙岛地质结构奇特,在坚硬的粘土层上,覆盖着一层厚厚的黑砂,洁白的贝壳间杂其中,形成天然的黑色沙滩,与湖面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水陆相间处,地势平坦,蓄水期深没过腰,自然形成一个露天浴场,岛上气候宜人,空气纯净清新。全岛遍生芦苇、荷花、莲子、芡实等三十多种水生植物,形成一个天然绿色的生态氧吧。置身其中,远离都市的喧嚣,体味湖光水色的神秘,“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二)红色经典游
烈士陵园
烈士陵园建于1954年,为国家AA级旅游景区、江苏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江苏省学校德育基地、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园内建有纪念塔,塔的正面是邓子恢同志题写的“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八个大字;塔的两侧是纪念碑廊,碑廊里有陈毅同志亲自撰写的碑文;园内还建有革命烈士纪念馆,馆藏丰富,共展出历史图片344幅,雕塑18座,珍贵文物百余件。
雪枫墓园
雪枫墓园位于泗洪县半城镇,是国家AA级旅游景区、江苏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民国防教育示范基地、江苏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江苏省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园内建有新四军四师师长彭雪枫墓碑、国防教育馆、淮北抗日阵亡将士纪念塔、碑廊等,碑廊里有毛泽东等领导人题写的挽联挽词。
朱家岗烈士陵园
朱家岗烈士陵园位于泗洪县曹庙乡朱家岗村,为纪念在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朱家岗战役中光荣牺牲的73名烈士而建。园内建有纪念塔、纪念馆、陈列馆、碑廓等。是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级旅游景区。
陈毅纪念馆
陈毅纪念馆是在陈毅同志转战两淮地区驻足双沟“贺全德槽坊”的原址上修建的。分为三个展厅,分别展出了陈毅同志不同历史时期的照片以及新四军战士作战时用过的武器、生活和娱乐用品及缴获的日本指挥刀、钢盔等实物。
淮北革命根据地纪念馆
淮北革命根据地纪念馆由中国工程院院士、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教授齐康先生设计,构思奇妙,气势恢弘。布展内容从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爆发起至抗战胜利后新四军四师建制取消,全面展现以邓子恢、张爱萍、刘瑞龙等党、政、军主要领导和淮北(泗洪)根据地人民万众一心,浴血奋战的可歌可泣英勇事迹。
“春到上塘”纪念馆
“春到上塘”纪念馆位于“江苏农村改革第一村”——泗洪县上塘镇垫湖村,为国家AA级旅游景区,纪念馆外观如一艘在大海中乘风破浪的旗舰,喻示着上塘镇30年前率先在全省进行农村改革,实行“包产到户”。纪念馆分两层。一层为“春到上塘”成果展示区,分为“赤贫思变、星火点燃”、“雾障途迷、三年磨难”、“峰回路转、成为样板”、“雨润岗绿、活力呈现”、“潮涌帆起、锦绣明天”五个部分,通过大量而珍贵的实物和图片回顾了上塘镇30年前率先改革的艰辛历程,呈现了今天上塘的喜人变化,展望了上塘镇美好的未来。二层分为农家老物件展览区和公共事务服务区。农家老物件展览区,通过丰富的实物再现了30年前农村生活的真实面貌。服务区为当地农民提供了土地流转、会务和图书阅览等服务。传统文明与现代文明、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在这里得到了完美的融合。
(三)古色文化游
下草湾古人类文化
1954年在双沟镇出土的旧石器时代人类化石,被中科院命名为“下草湾人”,距今已有5万余年,是淮河流域最早出现人类的遗址之一,与北京周口店人属同时期的古人类,对研究人类进化过程具有很高的价值;众所周知的“醉猿”故里双沟还被联合国粮农组织命名为“最具天然酿酒环境和自然酒起源的地方”。
古徐国文化
泗洪是中华徐姓的发源地,半城是徐姓太祖徐堰王的都城,徐文化是泗洪特有的旅游资源。我国古代著名的古汴河(通济渠),目前仅在泗洪境内有31公里得以完整保存,是我国珍贵的水利文化遗产。古汴河风光带历史上曾有“隋堤烟柳”的美誉。此外,汉代楚王项羽的“楚壶窑” 、三国名将鲁肃故里的“子敬泉” 、吕布猿门“射戟台” 、古四州十大景观之一的古徐国“挂剑台”等,都是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历史遗迹。
古汴河文化
历史上曾有“隋堤烟柳”美誉的古汴河风光带,不仅有着极其重要的战略通航意义,而且有极其丰富的文化底蕴和优美的人文景观流芳千年,有苏北“秦淮河”的美誉。由于历史变迁,目前仅在泗洪境内31公里得以完整保存,它是连接县城与洪泽湖旅游区水路通道。
古泗州城文化
在烟波浩渺的洪泽湖底,有一座曾经繁华的古城,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泗州城。泗州城是一座千年古城,它连接运河、淮河、毗邻洪泽湖,是一处军事要塞,也是一个因水而兴的重镇。建成初期,泗州城就修建城墙、石塔,层层设防,防止水患,但最终也未能逃脱覆灭的命运。清康熙十九年(1680年)夏秋之交,泗州一带连降70多天暴雨,洪泽湖水位一涨再涨,一座繁衍了千余年的泗州城终于被汹涌而来的洪水全部淹没,这座历史上极尽繁华的城市被凝固在329年前,一切都在大水冲破城墙的那一刻戛然而止。正如被火山爆发吞没的的意大利庞贝城一样,泗州城也是被完整保存的灾难性城址,因而被称为“水下庞贝城”,300多年来,它的荣耀与悲歌一直让人难以忘怀,然而它的位置却一直是一个谜,据史料记载,古泗州为北周末设置,唐开元时移治临淮,也就是今泗洪县东南处。
梅花顺山集文化遗址
顺山集遗址位于泗洪县梅花镇顺山集,目前,共发掘面积有2500平方米,发现长约1000余米的环壕,还有房址以及墓地等,出土了大量的石器、陶器、骨器、陶塑艺术品以及碳化稻等。出土物的年代距今约8000年,体现了较完整的淮河流域新石器时代的聚落形式,是江苏最早的新石器环壕聚落遗址,该遗址将江苏文明史推进了1500年左右,填补了淮河下游史前文明的一段空白,被誉为江苏文明之根。顺山集遗址在环壕聚落、圆形地面式房址、使用磨盘、磨球等生产工具、种植水稻的生业方式等方面具有鲜明的文化特色。根据其固定的陶器组合、自身独特的文化面貌、明确的时代分期,该遗址的文化遗存被命名为顺山集文化。规划将在遗址原址建一座集遗址本体保护、生态环境建设、传统农业生产等为一体的考古遗址公园。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