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服饰
现在惠东人的服饰,男子巳没有特点.但是在清水民国时期,男性渔民多著红柴汁(赤绛色)衣裤,这是用荔树木炼汁染白龙头细布而成的.为便于操作,裤头宽大,裤筒长只过膝盖,称“拢裤”;上衣开左衽(女性开右衽).问者渔民开左衽的道理,是冈右衽在海上作业顶风.真是“错臂左衽,瓯越之民也” (《战国策·赵策二》)。
至于女性的服饰,向为民俗研究者的热题。“惠东女”已成为今日福建省五大旅游品牌之一。这里不作细描,只是这些特别的服饰是有其传统性和延续性的,并非一夜春风,花开刀树。笔者外祖母是满清后期的人,母亲则是清水民初而至八十年代的.她们那一代是一派缁色的衣服,头上羊角似的棚状的遮盖,乌料巾、贴背、腰巾,搭链(俗称“插么”,起着现代人小提包的作用)。上衣并不太短,裤 筒则宽。小昨女人上衣腰身直形,大乍女则为大圆形.而如今,黄斗笠,花头巾、短袖、宽裤、蓝(绿)的弧形上衣与天空、大海,山峦,田野、沙滩谐和,真是“风回海色上衣冠” (明,黄吾野诗),海风吹拂,飘飘欲仙,令人悦目舒心,而闻名海内外。
惠东人的服饰已历经几次重大改革与变化,但至今还存着明显的独特之处,她们穿这种服饰的依据是:实用与美观.如渔船进港,协助搬运鱼货,或出港挑水送粮,宽裤便于涉海,短袖便于操作.黄斗笠顶炎口,花头巾御风沙。而头巾的花卉图案和颜色,是美的选择,增加了女性的丰采、神韵.她们每人都有几—卜条,甚至几百条的头巾.
服饰是文化因素,是群居生活的认同.同一色调,同一线条,同一体式,作有规律组合,是她们共同的审美观,合乎自己形体和当地时尚,是自己的位置和职业的需要,这也可能是同族群共有的标志.服饰是随生活要求和时代变化而推进的,其形成与演变是历史的延续.所以说,今日惠东女服饰的亮丽鲜明是今日社会亮丽鲜明的折射。民、清以及明、元、宋以前,也有与当时社会特点和生活需要相适应的服饰。鉴古论今,惠东女的服饰,不能不说是一种特别的服饰.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