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春秋时代,芝罘岛就是著名的地方。
齐景公曾来此游览,欣赏这里的景色;山巅有齐康公的坟墓;秦皇汉武都登临过芝罘,那时这座“与大陆握手的岛屿”,已经显露出它的独特魅力了。
汉晋时代成为我国北方最大口岸;
唐以后芝罘一直属于我国重要海口;烟台开埠以后芝罘与海外的交往更加频繁。难怪有些外国人至今只知有芝罘而不知有烟台了。
芝罘,在我国历史上是个有名的地方。据《史记》记载,秦始皇于公元前221年统一中国后,曾三次东巡,三次登芝罘,在这里留下许多珍贵的史料。
秦始皇第一次东巡在公元前219年,他沿着渤海湾东行,“过黄、腄,穷成山,登之罘”。
次年,第二次东巡,令大臣在芝罘岛刻石,颂扬自己的政绩。碑文写道:“维二十九年,时在中春,阳和方起。皇帝东游,巡登之罘,临照于海。从臣嘉观,原念休烈,追诵本始。大圣作治,建定法度,显箸纲纪。外教诸侯,光施文惠,明以义理。六国回辟,贪戾无厌,虐杀不已。皇帝哀众,遂发讨师,奋扬武德。义诛信行,威燀旁达,莫不宾服。烹灭彊暴,振救黔首,周定四极。普施明法,经纬天下,永为仪则。大矣哉!宇县之中,承顺圣意。群臣诵功,请刻于石,表垂于常式。其东观曰:维二十九年,皇帝春游,览省远方。逮于海隅,遂登之罘,昭临朝阳。观望广丽,从臣咸念,原道至明。圣法初兴,清理疆内,外诛暴彊。武威旁畅,振动四极,禽灭六王。阐并天下,甾害绝息,永偃戎兵。皇帝明德,经理宇内,视听不怠。作立大义,昭设备器,咸有章旗。职臣遵分,各知所行,事无嫌疑。黔首改化,远迩同度,临古绝尤。常职既定,後嗣循业,长承圣治。群臣嘉德,祗诵圣烈,请刻之罘。”
秦始皇第三次登临芝罘,不像前两次那样东巡秦朝游,而是寻求长生不老之药。还在他第一次东巡时,碰上一个叫徐巿(音福)的方士,诓他说海中有蓬莱、瀛州、方丈三座仙山,山上生长不老长寿之药。于是秦始皇就“遣徐巿发童男女数千人,入海求仙人”。8年过去了,徐巿从秦始皇那进而骗取了许多钱财,却什么仙药灵丹也没找到。在秦始皇第三次东巡时,徐巿怕秦始皇追究,就撒谎道:海中有鲛鱼,其体甚居,船无法出海寻找仙山。秦始皇仍十分相信,求药心切,梦想长生之术。于是,便亲设连弩,追求大鲛鱼,从琅玡、经成山,来到芝罘,终于“见巨鱼,射杀一鱼”。清代谢景谟在《吊始皇芝罘射鱼》一诗中,对当时的场景作了这样的描写:……钲铙一震山灵动,精骑四绕列熊罴,强弩况响苍岩里,劈破黄卫羽箭驰,却制长鲸如白小,威行水国倍神怡。……
可见当时场面十分气派。然而,历史总是公正在的,秦始皇——这个中国历史上有名的专横暴君,不仅没有寻求到什么长生不老之药,自己的性命也正丧于芝罘归咸阳途中。这种结果不能不说是极具讽刺意味的。
秦始皇周游天下时,曾建庙祀八生,即天主、地主、兵主、阴主、阳主、月主、日主和四时主。其中三座庙在胶东:日主庙在荣成成山头,月主庙在黄县的莱山,阳主庙就在芝罘岛的阳坡之上。可惜岁月流逝,江山依旧,暴君早死,庙宇何存?
1975年,在一段残存的土墙近旁出土了两组青玉器,每组各为一璧、一圭、一觿。可能是当时的故物了。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