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津县委、县政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 “一二三四”的总体部署,突出两个“两区同建”工作重点,团结依靠全县人民,抓招商扩增量,抓民营强存量,抓建设惠民生,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成绩,在全面建设美丽幸福新夏津的征程上迈出坚实步伐。
结构转调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在宏观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的形势下,主要经济指标均实现较快增长。2012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149.2亿元,增长11.1%;财政总收入7.9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5.2亿元,分别增长16.2%和28.2%;地方税收占地方财政收入的比重达到74.2%;人均储蓄额、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14000元、9400元。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3.3:58.6:28.1。粮棉生产克服洪涝灾害影响实现双丰收,粮食高产创建成效显著,总产达到6.8亿斤;新增蔬菜面积1.2万亩、林木6万亩、市级品质养殖示范区14处。工业经济较快增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销售收入实现524亿元、利税59.2亿元,分别增长25.9%、29%;工业用电量9.2亿千瓦时,增长20.6%。服务业加快发展,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8.9亿元,增长15%;县交通物流园、供销社综合服务园、银城商贸市场等项目加快推进。乡镇财源建设成效明显,11个乡镇财政收入过千万元,5个乡镇财政收入增幅超过30%。
双轮驱动积蓄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的坚实后劲。坚持以大招商培植大产业,扎实开展招商引资攻坚会战,推行“二八律”,领导干部主要精力外出招商、引进项目。投资22亿元的新希望六和百万头原种猪养殖基地项目,将建成全国最大的生猪繁育基地;投资10亿元的青岛稼禾植物秸秆综合利用项目,将建成国内第一条全元素秸秆综合利用生产线。力诺光伏发电、固轮轮胎、仁和纺织、浙江永在精油酸等13个过3亿元项目成功落地。实行项目代办制、县级领导包保制,完善落地流程,项目建设扎实推进。锐杨食品、鲁控电力、德津再生能源、龙康食品等31个重点项目投产运行。坚持大扶持培植大企业,大力实施民营企业“四项行动计划”和“三个十”培植工程,出台政策,倾力培育本土龙头企业,激励民营企业“二次创业”。发达30万吨小麦综合深加工、鑫秋战略新兴“育繁推一体化”、丰润4万纱锭功能纱、纵英5万纱锭特色纱等扩建项目快速建设,骨干企业发展后劲不断增强。
平台建设构筑加快发展的强力保障。把经济开发区作为发展的硬载体,把科技创新和融资聚财作为发展的软实力,集中力量打造三大平台。开发区提档升级。将北城街道纳入经济开发区,拉开了56平方公里的大开发区框架。聘请华中科技大学进行高标准规划,科学定位“纺织服装、精细化工、装备制造、高档食品”等专业园区,发展承载力明显增强;累计投入1亿元,新建改造银城路、河津街、银山路、胜利路等主干道,新铺管线50多公里。科技创新平台日趋完善。开展“县长质量奖”评选活动,出台激励政策,支持企业科技创新,县政府与东华大学纺织学院等高等院校达成战略合作,2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通过验收;麦套春棉和棉花高产栽培两项技术规程,被省质监局批准发布为“山东省地方标准”。鑫秋种业被认定为“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鑫秋种业、锦丹保持器被认定为“中国专利山东明星企业”;“发达”、“鑫秋”双双同获“中国驰名商标”、“山东省名牌产品”桂冠,“甘润”、“把关”双双被评为“山东省著名商标”;发达公司荣获“市长质量奖”。我县被省政府评为“山东省优质纱线生产基地”。融资平台初见成效。出台支持金融业发展的政策,企业上市挂牌破题起步,宏飞包装成功挂牌;金融环境明显改善,化解不良贷款3.7亿元。在充分发挥永泰投融资公司作用的基础上,成立县重点建设投资公司、县旅游开发投资公司,政府融资能力明显提高。同时,建成综合治税信息采集平台,实现了涉税信息采集制度化,既增加了税收,又公平了税负。“双争”工作再创新高,成功入选“国家可再生能源建筑示范县”、“省会城市群经济圈”,2012年争取各种无偿资金11.9亿元,增长43.6%,财政资金保障能力进一步加强。
博客:http://i.blog.sina.com.cn/blogprofile/index.php?atten=1
微博:http://weibo.com/3824130909/profile?topnav=1&wvr=6
能力秀:http://wm23.cn/huihui1025
梧桐子:http://www.wutongzi.com/uc/93034852.html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