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民武定府衙

家乡区县: 滨州市惠民县

渤海革命老区机关旧址暨武定府衙座落在惠民县城内,南北长220m、东西宽204m,总规划面积44880㎡(67亩),总建筑面积10150㎡,主要建筑包括中路的大门、仪门、大堂、二堂、三堂、四堂,东路的土地庙、东官厅、东花厅、林棠馆驿、学政试院、财神庙,西路的监狱、西官厅、西花厅、酂侯祠,以及沿街商品房、辅助设施等,建筑风格为仿明建筑。武定府府衙肇建于北宋大中祥符八年(1015),时为棣州,明洪武六年(1373)改棣州为乐安州,明宣德元年(1426),平定汉王朱高煦叛乱,改乐安州为武定州,清雍正十二年(1734)升州为府,遂为武定府。自宋始,历经宋、金、元、明、清、民国各代,惠民县始终为州、府、道治所,号鲁北重镇,逾千年,北宋城墙、护城河等古迹犹存。 渤海区是革命战争年代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重要战略区,该区革命斗争历程是中国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渤海区称为华东地区的“大后方”。面积达5.4万平方公里,人口1114万,下辖6个地委(专署、军分区)、42个县。武定府衙为渤海区领导机关主要驻地之一。在解放战争中,渤海区一度成为整个华东战场的后方基地。全区有82万民工英勇支前,有18万名渤海区人民的优秀子弟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抽调5000多名干部随军南下。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陈毅、徐向前、邓子恢、许世友、肖华、张云逸等曾在渤海区战斗和工作过。毛岸英、李鹏在此参加过土改。马耀南、杨国夫、陈少敏等在当地人民群众中具有很高的声望。留下许多传奇故事。渤海区的光荣革命斗争历程在中国革命史册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梦碎红尘(2014-12-06)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