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浦县经济发展

家乡区县: 广西合浦县

  2009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0.25亿元、增长13%,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31:38:31;规模以上工业产值57.19亿元、增长20.17%;财政收入4.57亿元、增长13.6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3.22亿元、增长47.49%;外贸进出口总额8800万美元、增长72.7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7.19亿元、增长17%;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14436元、增长12.3%;农民人均纯收入4868元、增长12.53%。

合浦工业园完成工业总产值30.5亿元、增长21%;完成工业增加值9.5亿元、增长22%;税收首次突破8000万元。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75家,比上年增加了12家;产值超亿元企业 14家,增加2家。工业化率达到1.14,比上年提高9.6%。名牌战略取得新突破,有13个产品被认定为广西名牌产品、8个产品被认定为广西优质产品。工业经济继续成为全县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

重大项目建设取得突破。大力开展“项目发展年”活动,采取定人、定事、定目标、定时间、定进度的措施,强力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合浦大道、污水处理厂、西门江综合整治一期工程、文体中心、中粮技改等重点项目动工建设;玉铁高速公路等区、市层面推进的重大项目征地拆迁工作扎实推进。华润水泥、华电西场风电等项目前期工作稳步推进。如期完成市下达的原料林基地建设任务。93个扩大内需中央投资项目除11月下达投资计划的5个项目外,有88个项目开工建设,已有48个项目竣工。重大项目的顺利实施,改善了我县的基础设施,有效促进了经济总量的扩大和产业结构的优化,进一步增强了发展后劲,为合浦跨越式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十一五”时期,实现了地区生产总值、工业总产值、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三个“超百亿元”。财政收入“翻一番”多,从2.66亿元提高到5.82亿元,年均增长17%;税收收入占财政收入的90%,是全区收入质量最好的县(市)之一。

——地区生产总值从“十五”期末的68.6亿元提高到2010年的139亿元,年均增长12.4%;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从19.01亿元提高到104.8亿元,年均增长40.7%,“十一五”时期累计完成投资269亿元,是“十五”时期的4.5倍;

——工业总产值从44.5亿元提高到112.9亿元,年均增长20.5%;

——外贸进出口总额从0.42亿美元提高到1.3亿美元,年均增长25%;五年累计引进项目151个,内联引资到位117.5亿元,年均增长53%,实际利用外资1.03亿美元,年均增长62%;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18.12亿元提高到40.63亿元,年均增长19.77%;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8509元提高到16257元,年均增长13.82%;农民人均纯收入从3195元提高到5447元,年均增长11.26%。

2011年,合浦县委、县政府提出了“一年打基础、三年大突破、五年大发展”的发展战略和“构建工业港口经济新格局,打造城市文化建设新形象”的奋斗目标。解放思想,凝心聚力,团结拼搏,真抓实干,圆满完成全年各项工作任务,实现了“十二五”的良好开局。

——经济实力不断增强。2011年全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64.14亿元,比增12.01%;财政收入7.58亿元,比增30.13%,增幅在全市排名第一。全县经济呈现出运行平稳、增长持续、发展趋好的良好态势。

——工业经济稳步增长。全县完成工业总产值131.03亿元,比增16.11%;固定资产投资119.52亿元,增长16.6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7.95亿元,比增18.00%;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17904元,比增10.13%;农民人均纯收入6046元,比增11.00%。

——项目建设扎实推进。全县实现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19.52亿元,增长16.67%。钦北高速铁路、玉铁铁路、玉铁高速公路等一批重大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建设进程加快,华润水泥、畅成石油、通力润滑油、天歌变速箱、金盟易拉罐等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城建十大项目以及汉文化公园、红树林温泉等旅游项目加速推进,中央扩大内需投资和中央预算内投资152个项目中,已开工149个,其中125个已经完工。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全年共引进项目108个,到位资金(含外资)42.6亿元,其中实施外资项目7个,实际利用外资5053.34万美元。

支柱产业

“十一五”期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展到84家,超亿元企业达18家,实现超十亿元企业“零”的突破,税收超千万元企业达6家,工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51%,对财政收入增长的贡献率为59%。

一是工业。

2011年,全县完成工业总产值131.03亿元,比增16.11%。能源产业、矿产加工业、制造业、农副产品加工业等四大产业支撑作用日益明显,累计完成产值70 亿元,比增22.50%,占规模以上企业总产值的87.50%,上缴税收 1.54 亿元。

1.能源产业——以燃料乙醇、石油燃气、火电、风电为发展方向。大力扶持中粮燃料乙醇进一步加快发展,打造全国重要的非粮酒精生产基地;加快东岸石化、华电风电、中石油燃气站、通力润滑油、生物质发电等项目的推进实施。

2.矿产品加工业——以高岭土精深加工为重点,开发技术含量及附加值高的系列产品,引进下游产业,拉长产业链,规划建设高岭土加工产业基地。推进华润水泥、特种玻璃等项目建设,抓好钛铁矿、石膏矿的开发,实现矿产加工业新突破。

3.制造业——以工程汽车、多功能拖拉机、汽车配件、电子产品为主。要抓好现有的特种玻璃、变速箱、易拉罐等项目的建设,扶持好惠来宝、华泰机器等企业发展壮大,努力引进一批机电制造企业,做大做强我县的制造业。加强与北海市发展电子信息千亿元产业的对接,争取更多项目落户。

4.农副产品加工业——以制糖、特色果蔬、食品饮料、林木、水产品为主。以发展循环经济为抓手,改造提升制糖业。以现有五大水产加工企业为基础,加快形成水产加工集群。培育壮大一批果蔬加工、饮料食品、茧丝绸、饲料等骨干企业,不断壮大农产品加工产业。扶持冠华、钦廉纤维板生产企业做大做强,推进九槿源高密度板项目开工建设,整合分散的木片加工资源,加快发展林木加工产业。

5.传统产业——烟花爆竹历来是合浦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为合浦县的财政收入做出了很大贡献。要做强做优烟花炮竹等传统产业。提高烟花炮竹企业竞争能力和抗风险能力,加快技术改造步伐,开发新品种,提高产品附加值,扩大“合浦烟花”品牌影响力。

二是渔业。

合浦三面环海,合浦海区海水比重范围1.0105~1.020,水质优良,符合国家一类海水水质标准,无“三废”污染,浮游生物丰富,天然饵料充足,是各种经济鱼类、贝类、虾蟹类、藻类的良好栖息和繁殖场所。

全县水产生物资源丰富,海洋经济鱼类达500多种,不仅有海洋珍稀动物儒艮和驰名中外的合浦珍珠,还盛产对虾、青蟹、文蛤、近江牡蛎、方格星虫、竹蛏、栉江珧、大獭蛤、藻类和多种经济鱼类。此外,还有“四大家鱼”、罗非鱼、鲤、鲫、乌鳢、胡子鲶、合浦毛蟹等淡水经济鱼类100多种。另外,广西较大河流———南流江的出海口就在合浦。

全县淡水水域总面积达26.1万亩,其中县境内江河总水面达9万亩,大中型水库5座,小型水库31座,水库总面积7.2万亩,淡水资源丰富。这些资源为合浦渔业发展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初步统计,据预计,2011年全县水产品总量完成37.11万吨,海水养殖产量22.18万吨,淡水养殖产量5.69万吨,渔业总产值35.8亿元。

三是畜牧业。

合浦县以规模养殖场为龙头,以协会、合作社或“公司 基地 农户”的模式带动专业户滚动发展,编织“生猪养殖、奶水牛养殖、林下养羊、鸡、鹅、海鸭养殖”等特色示范带。初步统计,2011年牛出栏2.18万头,猪出栏72.5万头,禽出栏2188.80万羽,畜牧业总产值20亿元。

四是农业。

2011年,全县完成农业总产值95.03亿元。

目前,合浦以建设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为契机,重点建设优质粮食、高效经济作物、沿海特色养殖、绿色有机食品、林浆纸原料林五大特色农业基地,推进甘蔗、木薯、速生丰产林等工业资源性农产品优质高产,发展扩大金花茶、亚热带水果、名贵花木、豇豆、花生、优质玉米、超级稻、名优水产、南珠、特色禽畜等优势农产品生产。重点扶持果香园、东园、田野、北联、凤翔等一批农业龙头企业做大做强。使农村农业“优势更优、亮点更亮、强项更强、效益更好、农民更富”,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现农村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马静(2014-12-06)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