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伦春族崇拜的对象

家乡区县: 内蒙古鄂伦春自治旗

解放以前,鄂伦春族同外界接触较少,仍被原始的万物有灵的观念统治着。他们笃信萨满教。不论是祈求狩猎丰收,还是为使患者痊愈,都要请萨满跳神。萨满教是一种多神教的崇拜:
自然崇拜 他们把日、月、星、风、雨、雷、电、山川及动植物都作为崇拜对象。
鄂伦春人对“得勒钦”(太阳)非常崇拜。太阳给人类以光明和温暖,没有太阳,人们就不能生存,因此每年正月初一要向太阳跪拜;人们遇到困难时,要向太阳祷告;发生日蚀时,认为是天狗在吃它,用敲铜盆来解救。鄂伦春人也崇拜“别亚”(月亮),每年正月十五和八月十五都要拜月亮,如果数日打不到野兽,要在露天放一个清洁的桦皮盆,人们在盆旁向月亮叩头,祈求月亮使他们打到野兽,第二天盆里有什么兽毛,就会猎取到什么野兽。他们对“奥伦”(北斗星)有着特别亲切的感情,认为它是由七姊妹组成,很象他们的高脚仓房,因此称它为“奥伦博如坎”,即主管仓房的女神,每年腊月二十三和正月初一都要对着仓房烧七炷香来供奉。

鄂伦春人对风、雨、雷、电和彩虹感到神秘莫测。认为冲犯风神会得疯病;雷鸣是雷神在发怒;下雨是龙在空中喷洒下来的;雨后出虹是天和地连接起来了。每当遇到这种情况时都要叩拜。

(龙神和雷神)

鄂伦春人认为,“白那恰”(山神)统治着崇山峻岭及山中申尹植物。为了供奉山神,在山中选一高大的树,砍去一块树皮,画一个脸形,每次路过此处,都要向其叩拜,求它保佑多打野兽。

鄂伦春人认为,“透欧博如坎”(火神)是自然界的一大神灵。认为火神是一位女神,因此由妇女供奉。每天用餐,要向火塘里扔些食物,以示供奉。正月初一早晨,要先向火塘磕头,然后才能给长辈磕头拜年。对火的崇敬,还表现在不许向火上倒水、不许用刀叉火、不许烧迸火星的木柴,以防触怒火神。
崇拜动植物也是自然崇拜之一。他们饲养马以后,供奉“昭路博如坎”(马神)。每逢下马驹时,都要挤马奶给其上供。饲养马需要好的草场,因此供奉“楚卡博如坎”(草神),每当马匹繁殖不旺或马患病时,都要祭祀它。
图腾崇拜 在长期崇拜各种动物中,逐渐分化出一种动物,认为这种动物同他们有某种亲缘关系。鄂伦春人认为熊同他们有某种亲缘关系。他们看到熊的不少动作很象人。如熊能坐在那里用前爪进食,能用后腿直立行走,还会用前肢作眼罩遮光窥视远方。同时,鄂伦春人还认为熊是由人变的。如说:很早以前,有一位中年妇女,右手腕上带着红手镯,到山里采集,由乎天黑迷失了方向,长期在深山里漂泊,后来变成了熊。几年后的一天,她丈夫到该地打猎,猎到一只熊,在剥皮时,猎刀在右前腿上怎样也插不进去,仔细一看,原来是妻子腕上的手镯。
由于认为熊同他们有亲缘关系,所以不敢直呼其“底力坎”(熊),而是称雄熊为祖父、舅父,称母熊为祖母。,猎到熊时说“可怜我了”。打死熊时说“成了”或“睡了”,忌讳说“打到”,“打死”。
过去打到熊,要把它抬回来,抬的途中,要象死丁长辈一样边走边哭。快到“乌力楞”时,猎人要学乌鸦的叫声,“乌力楞”中的人一闻此声,就知道是打到熊了,也要学乌鸦叫声迎接被猎取的熊。
打到熊以后,一般都是由全“乌力楞”的人共同消费。把熊肉煮熟切成小块,拌上熊脑浆和熬好的熊油,由全“乌力楞”的人围坐在“仙仁柱”前一起来吃。边吃边发出乌鸦“嘎嘎”的叫声,暗示乌鸦在吃它的肉。吃完后,熊骨要搜集到一起进行风葬。
葬熊的葬具有两种:一种是用柳条编笆,把熊骨放在上边盖好;另一种是把熊骨用草包扎起来。熊骨由四个人抬着,边走边哭,前往打死它的地方进行风葬。把熊骨放在树杈上或在两棵树之间搭一木棍,把熊骨挂在那里。葬熊骨时人们要再次装哭。
袒先崇拜 鄂伦春人崇拜的并不是所有死者的灵魂,而是崇拜对氏族作出贡献或在氏族中有重大影响的人物。如柯尔特依尔的祖先毛考代汗、白依尔的祖先根特木尔,都是氏族长,在氏族中享有很高的威信。
鄂伦春人供奉的祖先称“阿娇儒博如坎”。“阿娇儒”是报的意思,“博如坎”是神。原指母系氏族祖先,后演变为父系氏族祖先。祖先神主要是在举行氏族大会时祭祀。
供奉祖先神,只能是自己氏族的人。妇女虽然嫁到丈夫的氏族,她们有病时,不是祭祀丈夫氏族家的祖先。妇女患病请萨满跳神时,萨满也是说“你的病是你娘家的‘阿娇儒’害了你”。

自从鄂伦春同其他民族接触以后,宗教逐渐发生了变化,供奉的神大为增加。并有了管诸神的“透欧玛路”,并能保佑人马平安,多打野兽。过去人马患病或打不到野兽时,都是向它祷告。但是它不显灵还可以请别的神。这说明,正从多神向一神过渡,但多神仍然存在,一神的绝对权威还没有树立起来。

 

小人物(2014-04-28)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