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罗桂环 (中国经济史论坛于2004-4-20 15:28:30发布) 阅读373次
大豆也叫黄豆,古代称作菽,是我国“五谷”之一。它起源于我国东北和华北,野生种至今在我国许多地方尤其是东北地区仍有广泛的分布。大豆营养价值很高,含蛋白质40%左右,蛋白质中还含有8种人体本身不能合成的氨基酸;含油量为20%,富含不饱和脂肪酸,是优质食用油;同时它还是优质的饲料和重要的工业原料。毫无疑问,它是人类培育出来的最有价值的豆类作物。
大豆在我国有3000多年的栽培历史。从战国时期开始它就是我国最重要的农作物之一。清代著名官僚、学者吴其濬在《植物名实图考》一书中认为,大豆是“五谷中功兼羹饭者”,是“民间不可一日缺”的重要食品。众所周知,在封建社会时期,中华民族是一个以农业种植业为主要生产方式的民族,总体而言,吃肉不多,人体所需的蛋白在很大程度上依靠食用豆类尤其是大豆获得。因为长期食用大豆,我国古人还发明了各种豆制品如豆腐、豆浆、豆酱、酱油、豆芽等的制作方法,形成我国饮食文化中的一个非常鲜明的特色。不仅如此,大豆还曾经是近代我国重要的出口货物,在20世纪20年代曾一度超过茶叶成为我国最重要的出口商品。毫无疑问,长期以来,大豆是中华民族赖以繁荣和发展的最重要的作物之一。
世界上其他国家栽培的大豆都是从我国传过去的。大约在汉代的时候,大豆就传到日本和朝鲜等亚洲邻国。大约在18世纪中叶传到欧洲。但引种最值得一提的是美洲,特别是美国。
美国文献提到大豆是在1804年,开始引种试种是在19世纪中叶,但一直到19世纪末,都没有大的发展。20世纪初,欧洲和美国由于油脂短缺,对豆油的需求急剧增加。美国开始加大对华的大豆引种力度,还曾要求其引种者收集中国人用大豆制作“奶酪”(实为豆腐)的技术。到20世纪30年代,他们从我国收集了2000多个品系的大豆回去栽培,与此同时不断扩大栽培规模。1954年,美国的大豆产量开始超过我国而跃居世界的第一位。1973年,美国大豆的总产量增加到4300万吨,占当年世界总产量的74%(我国仅占12%),产值达90亿美元,已超过小麦和玉米而成为美国最重要的商品作物。
通过大量的引种和长期的栽培育种,美国逐渐成为大豆的次生起源中心。但毕竟缺少原产地的一些野生种质资源,他们在生产中也曾出现过一些严重问题,一度由于12个州的大豆生产受孢囊线虫病的严重危害而伤透脑筋。与我国建交后,他们很快设法从我国引去小黑豆进行杂交育种,迅速控制了这种病虫害。美国人后来一直非常重视大豆种质资源的收集,从世界各地收集了大量的品种和品系。丰富的种质资源对美国大豆生产的持续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美国更进一步发展品质更加优良的转基因大豆。1999年,世界大豆的总产量为15385.7万吨,其中美国产量约为7192.8万吨,巴西为3200万吨,阿根廷为1800万吨,我国为1370.1万吨。近两年,我国的大豆年产量为1500万吨左右,每年从美国进口的大豆也约等于这个数量。
目前,大豆已成为除水稻、小麦和玉米三种粮食作物之外产量最多的农作物,也是当今世界上经济意义最大的一种豆科作物。大豆适应性广,能在世界许多地区栽培。经加工提取的大豆蛋白质是一种很好的营养品。随着产量的增长,它在满足世界上日益增长的人口对蛋白质的需求方面,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当然,在它的祖国,我们也需要更多更好的大豆。
(原载《东方早报》2月3日13版,题目作了修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