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图带你游遍马氏庄园

家乡区县: 安阳县

安阳县马氏庄园位于河南省安阳县蒋村乡的马氏庄园,是清末两广巡抚马丕瑶的故居,建于清光绪至民国初期,前后营建50余年。被誉为“中原第一宅”。庄园主人马丕瑶是同治元年(1862年)进士,历任山西平陆知县、永济知县,解州、太原知府,山西按察使、布政使,贵州按察使、布政使,广西布政使,广西、广东巡抚兼兵部侍郎、都察院右副都御史。他为官30多年,勤政务实,恪尽职守,忠心爱民,政绩卓著,深受百姓爱戴和朝廷信赖,百姓呼他为“马青天”,光绪帝则褒奖他“鞠躬尽瘁”、“百官楷模”。马丕瑶逝世后,诰封“光禄大夫”、“威武将军”。下面我就用一张图带你游览整个马氏庄园吧。

由图可知马氏庄园的建筑群主要分北、中、南三区,共分六路。其中北区一路,建有二个四合院;中区四路,其中西三路为住宅区,每路前后又均建四个四合院,每条中轴线上各开九道门,俗称“九门相照”。东一路为马氏家庙,前后两个四合院;南区一路,其中轴线上亦为九门相照格局,前后亦由四个四合院组成。在中心建筑的东、西、南三侧则各建一排配房环卫。三区的建筑形式主要有厅、堂、楼、廊、房、门等,共计308间。

马氏庄园的主要景点如下:

慈禧太后下榻处
慈禧太后下榻处位于中区中路的第三进院正房。这里曾是马丕瑶继母杨氏晚年的旧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8月15日,八国联军攻入北京,慈禧太后与光绪皇帝及包括马吉樟在内的一班护驾大臣仓皇逃往西安避难。翌年《辛丑条约》签订后,才由西安返京。1902年1月1日抵达彰德(安阳),在预先马吉樟的奏请下,慈禧太后准于下榻马氏庄园。该厅木隔扇上还篆刻有“眉寿无疆”的字样。
光绪皇帝下榻处
该居室在慈禧太后下榻处的后院东厢房。马吉樟在为父、母守孝及武昌起义后回家曾在此居住。1902年1月1日,光绪皇帝随同慈禧太后一同返京时,曾下榻于此。
马丕瑶旧居
马丕瑶旧居在中区中路的最后院的正房,它是一座面阔五间的两层楼房,高台基,前有廊,硬山顶式,内楼梯。上下层匾额均由马丕瑶亲撰,曰“澹远楼”、“修身堂”,楹联“一等人忠臣孝子,两件事读书耕田”,亦由马丕瑶编撰。
马吉森旧居
马吉森旧居位于马丕瑶旧居楼之东,符合“长子居东”的习俗。它和马丕瑶旧居楼雷同。其底层前额正中镶嵌有仿苏东坡笔迹的“德有邻堂”巨型木匾。
马青霞旧居
也称马家绣楼,与马吉森旧居楼同处一院,位于东厢,三间硬山顶式楼房。底层前额正中镶嵌有仿苏东坡笔迹的“思无邪斋”大型木匾。
刘邓大军司令部旧址
1947年6月中旬,刘邓大军出晋东南上党地区,进入豫北地区,司令部设在马氏庄园。刘伯承司令员和邓小平政委分别下榻于中区西路的第三进院东、西厢房。6月22日的“鲁西南作战会议”就在此院的堂屋召开,会议传达了党中央和毛泽东主席对刘邓大军的三点重要指示,详细部署了突破国民党军中央防线,南渡黄河,挺进大别山,威慑南京的作战任务。6月30日刘邓大军在张秋镇至临濮集地段,强渡黄河,一举突破国民党军队的黄河防线,挺进大别山,揭开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马丕瑶进士第匾
匾长241,宽99,厚4.5厘米。木质。金黄地,饰浅浮雕云龙纹图案。正中书“进士第”三个大字,行书。右侧书“署户部左侍郎兼管三库事务大理寺卿稽查右翼觉罗学郑敦谨大总裁经筵讲官工部尚书 上书房行走翰林院掌院学士镶白旗蒙古都统倭仁 经筵讲官兵部尚书兼管顺天府尹事务万青藜 户部右侍郎兼管钱法堂事务正白旗汉军副都统熙麟为”,左侧书“同治元年壬戌科会试中式第一百八名贡士 殿试第三甲第二十名 朝考第三等第十七名 赐进士出身马丕瑶立”。均为仿宋体。

慈禧赐马丕瑶寿字轴
光绪二十年(1894年)马丕瑶服阙入都,先后两次受到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的召见。慈禧为庆贺自己十月的六十大寿,于九月二十五日御笔亲书“寿”、“福”二字及如意、蟒袍、尺头等,赏赐给马丕瑶,以示对其卓著政绩的褒奖和鼓励。
“寿”字轴,长2.87米,宽1.08米,撒金粉红地,正中书一巨型“寿”字,行书。字首盖有“慈禧皇太后御笔之宝”的朱红御印。寿字两侧为楷书款,右款书:“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皇太后万寿 光绪二十年九月二十五日”,左款书“赐头品顶戴前兵部侍郎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广西巡抚臣马丕瑶”。
马吉樟太史第匾
匾长242.5,宽99,厚4.5厘米,木质,黄金地,饰浅浮雕云龙纹图案。正中书“太史第”三个大字,行书。右侧书“光绪六年庚辰科会试中式第二百九十五名贡士 九年癸未保和殿复试第一等第十四名 殿试第二甲第三十七名 赐进士出身”,左侧书“朝考第二等第五名 钦点翰林院庶吉士,十二年丙戌散馆 钦定第二等第七名 授职编修国史馆协修马吉樟”。均为仿宋体。
龙抱槐
龙抱槐为马氏庄园一大奇观。它位于中区西路的第三进院内。一株胸径约20公分的葛藤犹如一条巨龙,平地卧起,向上缠绕在附近的一棵古槐上,故而得名,它们像一对亲密的异性兄弟一样,互为依存,相映成趣。
家庙门楼 下层辟门洞三道,直通家庙内院。中洞门额镶嵌有户部尚书、军机大臣阎敬铭书“马氏家庙”石匾额,刻于光绪六年(1880年)。东西门洞额分别镶嵌“追远”、“庇根”石刻匾额,为马吉樟所书。其上为读书楼,五间。马家子女凡学习成绩佼佼者都必须在这里苦读,以应科举考试。
享堂
享堂为马氏家庙的主要建筑,名曰“聿修堂”,五间硬山顶式灰瓦房,前带廊。内设马丕瑶以上四代祖先神龛、牌位及祭器等。堂前建一宽敞的祭祀平台。
文昌阁 文昌阁座落在马氏庄园附近的东南方。底层高台基,中辟一石券门洞,为通道。台上建“一殿一卷式”建筑,砖木结构,灰瓦盖顶,给人以古朴、典雅和神秘之感。马氏家族乃儒家书香世家,特别重视科举,追求功名,自然非常敬奉文昌帝君。
马氏家训
中区中路二门内设置木屏门一道,门扇上刻有马氏家训,为马吉樟所书,隶书。马氏以《易经》的第三十七卦——《家人卦》为家训。其大意是:女主内,男主外,老幼有序。家长对家人要严格要求,不失法度。全家人都要诚信庄重,各尽其责,各尽其道,和睦相处,天下安定。体现了儒家教育思想。刻于光绪十三年(1887年)。

张璐(2014-12-06)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