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善寺位于嵩山积翠峰下,山清水秀,林深谷幽,花木葱郁,正是这样一个纳嵩山之灵气的胜地,造化了一位佛教史上著名的得道寿星——道安禅师。2001年06月25日,会善寺作为元至清时代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会善寺:在会善峰下。寺旧有,东晋成和(公元326—334年)间重修。传为南岳十八高僧禅会之所。十八高惜为慧思、慧海、智凯、大善、僧照、惠成、大明、惠勇、惠稠、惠诚、惠檀、善伏、昙楷、义本、义颢、悟宝、道伦、智明,实非同时人。峰以寺而得名。后兴废缺载。[1]
会善寺,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建筑之一,位于河南登封市嵩山太室会善寺山门
之西南麓积翠峰下,属曹洞宗,与少室山少林寺、嵩岳寺等并称为嵩山名刹。200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4届世界遗产大会2010年8月1日审议通过,将“天地之中”8处11项历史建筑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包括少林寺建筑群(常住院、初祖庵、塔林)、东汉三阙(太室阙、少室阙、启母阙)和中岳庙、嵩岳寺塔、会善寺、嵩阳书院、观星台。
据北宋开宝五年(972)嵩山会善寺重修佛殿碑记所载,本寺原为北魏孝文帝(471~499年)夏季之离宫,其后捐为佛寺,隋开皇年间(581~600)改名为会善寺。但据后魏神龟三年(520)七月会善寺浮图铭、北齐武平七年(576)之会善寺碑等所载,会善寺之名自隋以前即存。另据开元十五年(727)大唐嵩山会善寺故大德道安禅师碑(金石萃编卷七十七所收)记载,道安曾与惠能、神秀等人同在五祖弘忍座下习法,得禅要后,游历诸方,道誉颇高,屏居于会善寺,其后示寂于景龙二年(708);上记所说之“道安”,恐系宋高僧传卷四所载之“慧安”,其法嗣中之净藏为惠能之弟子,亦即后人尊之为七祖者,示寂于天宝五年(746)。并据嵩山会善寺故景贤大师身塔石记所载,景贤为神秀之法嗣,道誉驰名,曾受中宗召见,开元十一年(723)示寂于本寺。
此外,唐初一行禅师及元同律师曾在本寺设立五佛正思惟戒坛,一时严净,号称洛域第一,其后衰微,至上都安国寺乘如再事复兴,每年建立方等戒坛,宣讲戒律。大历二年(767),朝廷敕许于寺西建立戒坛院。此戒坛称为琉璃戒坛,年年受戒者多达数千人,赵州从谂亦受戒于此,元圭则在此戒坛授戒予岳神。
唐武则天巡幸此寺拜道安禅师为国师,赐名安国寺,并置镇国金钢佛像于寺内。唐代增建殿宇、戒坛、塔,规模宏大,高僧辈出,如元同、净藏及天文学家一行等皆出于该寺。五代时于嵩山琉璃戒坛纳法,又名“封禅寺”,后梁时废。宋太祖开宝五年(972年)赐名“嵩岳琉璃戒坛”、“大会善寺”。元代至元年间(1264~1295年)又赐名“万寿禅寺”。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